发布日期:2024-12-08 05:15 点击次数:182 |
给全球共享点修丹谈的干货麻豆 苏畅,能看懂的一又友好颜面,前段时代的易经常识,裁剪了两个多小时,浏览量也不看,别整天看降妖伏魔故事,多看点多我方形骸有匡助。
分几部分缓缓共享
图片麻豆 苏畅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是谈家修身养性的书,教东谈主无思无虑,作念一个有灵巧、有谈德的东谈主。为明清吕祖所作。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
吕洞宾
第01章 天心
【原文】
天然曰谈,谈无名相,一性汉典,一元神汉典,人命不可见寄之天光,天光不可见,寄之两目。古来仙真,以心传心,传一得一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天然,就是谈。谈没驰口头,莫得形象;只是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汉典。人命是看不见,也摸不着,只托福在天光上,天光亦然看不见,摸不着,只托福在两眼上。自古以来仙真传谈,都是以心传心,传授一代,凯旋一代。
【原文】
自太上见化,东华递传某,以及南北两宗,全真可为极盛,盛者盛其徒众,衰者衰于心传,以于今曰,滥泛极矣!凌替极矣!极则返,故蒙净明许祖,垂慈普度,特立教外神话之旨,接引上根。闻者千劫难逢,受者一时法会。皆当仰体许祖苦心,必于东谈主伦曰用间,立定脚跟,方可修真悟性。我今叨为度师,先以太乙金华想法发明,然后细为开说,
【译文】
自从太上点化东华,一直递传到我吕某,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,全真玄门可称谓极盛了;不过说是盛,盛在东谈主数雄伟;其实是衰,衰在心传息交,直致当天,确实泛滥到顶点,凌替到了顶点,周而复始。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悯恤普渡,建议教外神话的原则,来聘请根器非凡的东谈主,听谈者可算是千载难逢,学谈者可算一时机遇,全球都要体会许祖度东谈主的苦心,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庸待东谈主处世方面立定脚跟,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。我当今运气的担任度师,先教化一下“太乙金华想法”,以后再逐章细为先容。
【原文】
太乙者,无上之谓。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,非一超直入之旨。所传想法,直提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为妙。金华即光也,光是何色?取象于金华,亦秘一光字在内,是先天太乙之真气,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。回光之功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,天心居曰月中。
【译文】
所谓“太乙”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,一般真金不怕火功的法诀虽有许多种法,但都要借有为之术,以达无为之境,是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。而这里所传授的想法有些不同,一起原就径直建议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更为精巧。所谓“金华”也就是光。那光有什么神气?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。用这个名词,内涵包藏着一个“光”字在内,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。入药镜所说:“水乡铅,只一味”者,就是说这个。回光的功夫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。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(傍边眼)的中间。
【原文】
《黄庭经》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,尺宅面也,朝上寸田,非天心而何?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,玉京丹阙之奇,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。”儒曰:“虚中”;释曰:“灵台”;谈曰:“祖土”,曰:“黄庭”,曰:“玄关”,曰:“先天窍”。盖天心犹宅舍一般,光乃主东谈主翁也。故一趟光,满身之气皆上朝,如圣王建都立极,执财宝者万国;又如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遵从,各司其事。
【译文】
黄庭经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。”的话,那尺宅,指的是东谈主的面部;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,那不是指天心,又是指什么?这一方寸的场所,尽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,玉京丹阙之奇不雅,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,儒家称它为“虚中”;释家称它为“灵台”;谈家的称乎更多有“祖土”、“黄庭”、“玄关”、“先天窍”等等。原本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相通;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东谈主翁,是以只须一趟光,则满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,就像圣王建都建朝,万邦都持有财宝前来朝贺;又像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低头听命,各司其职。
【原文】
诸子只去回光,等于无上妙谛。光易动而难定,回之既久,此光凝结,即是天然法身,而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矣。《心印经》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只须扩展回光,就是无上妙谛。不过要稳重,那光易动而难定,回光一久,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天然法身,最终概况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。心印经所讲的“默朝天主,一纪飞升”者就是指此也。
【原文】
想法行去,别无求进之法,只在纯想于此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天非苍苍之天,即生身于乾宫是也。久之,天然身外有身。
金华即金丹,神明变化,各师于心,此种妙诀,虽不差毫末,然则甚活,全要明智,又须娴静,非极明智东谈主行不得,非极娴静东谈主守不得。
【译文】
扩展想法,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,只在纯想天心。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那天,并不是指蓝蓝的天,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(头顶)生成是也。乾为天,日久天长,天然就会身外有身。
金华也就是金丹,它的神明变化,随各东谈主的心而不同。这里面的妙诀,天然莫得涓滴差池,然则这功法却十分灵活。全靠明智,又要娴静。故不是最明智的东谈主不可扩展,不是最娴静的东谈主不可相持。
第02章 元神、识神
【原文】
寰宇视东谈主如蜉蝣,正途视寰宇亦泡影。惟元神真性,则超元全而上之。其精气则随寰宇而残害矣。然有元神在,即磨蹭也。生天生地皆由此矣。学东谈主但能看守元神,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此惟见性方可,所谓本来面容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寰宇看东谈主,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;而正途看寰宇,也像水中的泡影;它们存在的时代十分片晌。惟有东谈主类的元神真性,概况高出悠久的元会年代,更耐久的存在着。但东谈主们的精暖和,却随着寰宇而贪污残害,仍然不可持久。好在还有元神存在,它就是所谓“磨蹭”;寰宇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。因此,学谈的东谈主只须把元神看守住,就不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不过,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,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容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转世时,元神居方寸,而识神则居下心。底下血肉心,形如大桃,有肺以覆翼之,肝佐之,大小肠承之,假如一曰不食,心上便大不牢固,至闻惊而跳,闻怒而闷,见圆寂则悲,见好意思色则眩,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。问天心不可动乎?方寸中之真意,如何能动。到动时便不妙,然亦最妙,凡东谈主死时方动,此为不妙;最妙者,光已凝结为法身,渐渐通畅欲动矣,此千古不传之秘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从转世时期起,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场所,而识神却安住不才面的腹黑里,底下那颗血肉之心,步地像一只大桃子,有肺协遮掩着它,肝协依傍着它,大小肠相连着它。假如东谈主们一日不吃食品,心上就认为大哥不牢固。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,就蹦蹦的跳;听到震怒的信息,就沉沉的闷;见圆寂的情景,就感到切切伤悲;见到绝色的好意思女,就飘飘然昏眩起来。关联词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?如若要问:天心难谈不可动吗?回话是:方寸处的真意,怎样能动呢?如若它真动了,事情就不妙了,但却亦然最妙。一般东谈主死的时后天心才动,是以叫作念不妙;而最妙,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,渐渐通畅,它就见猎心喜。这些话关联词千古不传之秘语啊。
【原文】
下识心,如强藩悍将,欺天君暗弱,便遥执纪纲,久之太阿格外矣。今凝守元宫,如睿智之主在上,二目回光,如傍边大臣精心辅弼,内务既肃,天然一切奸雄,无不倒戈乞命矣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的下识心,就像专横霸谈的诸侯和军阀,耻辱上头君主零丁孤身一人,在外边遥执朝纲;久而久之,君臣的地位就会格外过来,发生篡权夺位的事。当今如若凝合神光照定元宫(天心),好比睿智的君主,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;两眼回光,好比傍边大臣精心参正,效果政事清朗,这时,天然一切奸贼乱贼,无不倒戈乞命了。
【原文】
丹谈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为无上之诀。精水云何?乃先天真一之气,神火即光也,意土即中宫天心也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译文】
养生正途是把精(属水)、神(属火)、意(属土)这三件,当作无上之宝。精水是什么?乃是先天真一之气。神火就是光。意土就是中宫天心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以意生身。身不啻七尺者为身也。盖身中有魄焉,魄附识而用,识依魄而生。魄阴也,识之体也。识不息,则长生永世,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。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。魂昼寓于目,夜舍于肝,寓目而视,舍肝而梦,梦者神游也。九天九地,一瞬历遍,觉则冥冥焉,渊渊焉,拘于形也,即拘于魄也。故回光是以真金不怕火魂,即是以保神,即是以制魄,即是以断识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身是由“意”产生出来的,这里所说的“身”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,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,魄附在“识”上而产生作用;识依在魄上得以生涯。魄是阴性的,是识的具体。如若识抵制交,那么放肆你存一火轮回几许次,魄一直存在着,只是随着变个形,搬个家汉典。惟有魂是藏神的时事,魂在白日安住在眼睛里,夜晚睡觉,就安住在肝里,在眼里时,使东谈主能看;在肝里时,使东谈主作念梦,梦就是神在浪荡。那怕九天九地,逐个刹那也不错走遍,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不铭刻了。那是受到形骸的幼稚,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。是以回光就是为了真金不怕火魂,为了保神,为了制魄,为了断识。
【原文】
古东谈主出世法,真金不怕火尽阴滓,以返纯乾,不过消魄全魂耳。回光者,消阴制魄之诀也,虽无返乾之功,止有回光之诀,光即乾也,回之即返之也。只守此法,天然精水弥散,神火发生,意土凝定,而圣胎可结矣。蜣螂转丸,而丸中生白,神注之纯功也。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,而吾天心休息处,注神于此,安得不生身乎。
【译文】
古东谈主修谈,主张真金不怕火尽阴性的渣滓,复返纯阳的田地,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汉典。咱们建议的回光功法,恰是消阴制魄的法门;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,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。所谓光就是乾阳;所谓回就是返还。只须相持这一功法精水天然弥散,神火天然发生,意土天然凝定,终末不错结成圣胎。请看蜣螂不息搓滚那泥团丸,而泥丸里尽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资,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。连粪团丸里都不错产卵、结胎、孵化、出壳;那么咱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,如若能麇集意念,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?
【原文】
一灵真性,既落乾宫。便分魂魄。魂在天心,阳也,轻清之气也,此自太虚得来,与太始同形。魄阴也,沉浊之气也,附于有形之凡心。魂好生,魄望死。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,即识神也。身后享血食,活则大苦,阴返阴也,物以类聚也。学东谈主真金不怕火尽阴魄,即为纯阳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们那种灵妙的真性,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,便分出了魂和魄。魂住在天心,属阳性,是一种轻清之气,来自雄伟的天际,与“太始”是合并类型。而魄属阴性,是一种沉浊之气,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。魂让东谈主求生,魄却让东谈主找死。一切好色、动气的坏习性,都是魄所把持的,那也就是“识神”。魄在东谈主死之后能享受血食,但东谈主谢世的时候它却很苦。其是以身后更乐,是因为从阴性复返到阴界,恰是物以类聚。学谈的东谈主如若能真金不怕火尽这种阴魄,天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。
第03章 回光守中
【原文】
回光之名何昉乎?昉之自文始真东谈主也。回光则寰宇阴阳之气无不凝,所谓精想者此也,纯气者此也,纯想者此也。初行此诀,乃有中似无。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无中似有。百日专功,光才真,方为神火。百日后,光中天然小数真阳,忽生黍珠,如配偶交合有胎,便当静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这个名词,始于何东谈主?始于文始真东谈主(关尹子)。回光的时候,则寰宇间阴阳之气无不凝合,所谓“精想”,所谓“纯气”讲的都是这回事。初始扩展这一个功诀时,是“有中似无”;日久功成,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,那就是“望风捕影”。要专心真金不怕火功一百天,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,那才是确凿的神火。在一百日之后,光天然会凝合;东谈主身中的小数真阳,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,就像配偶交合会怀孕相通,此时必须安心肠去恭候。光的回法,以及回的进度,就是东谈主们常说的“火侯”。
【原文】
夫元化之中,有阳光为把持,有形者为日,在东谈主为目,透露神识,莫此甚顺也。故金华之谈,全用逆法。回光者,非回一身之精华,直回造化之真气,非止一时之妄念,直空千劫之轮回。故一息当一年,东谈主间时刻也麻豆 苏畅,一息当百年,九途永夜也。凡东谈主自的一声之后,逐境顺生,至老未始逆视,阳气衰灭,等于九幽之界。故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。纯情即堕”。学东谈主想少情多,陶醉下谈。惟谛不雅息静,便成正觉,用逆法也。《阴符经》云:“机在目”。《黄帝素问》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。皆上注于空窍是也。”得此一节,长生者在兹,超升者亦在兹矣。此是贯彻三教技术。
【译文】
在开阔的造化之中,有阳性的光在作为把持。有形骸的就是太阳;在东谈主身中就是两眼,通过见解透露神识出去,那就是最顺当。是以金华功法,就不可让它顺当,而是聘请一种逆法。
要知谈回光不仅是复返一身的精华,而且是复返造化中的真气;不仅是制止一时之休想,亦然解脱了千劫之轮回。是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一年,就是东谈主间的时刻;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百年,那就是阴曹鬼门关的漫漫永夜。
东谈主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降生出世,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,一直到老,从来不曾逆视过。阳性的气逐渐衰微,渐渐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。是以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纯情即堕”,你们学谈的东谈主原是“想”少“情”多,因而陶醉不才谈之中,惟有内不雅于息静,才能成为正觉,这里用的恰是那种逆法。在试验中眼睛最为紧迫。阴符经云:“机在目。”黄帝素问也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,皆上注于空窍。”都在强调这个。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,长生之方就依靠它,飞升之术亦然依靠它。这是解析了儒、释、谈三教的功夫道理。
【原文】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江平地面,日月照临,无非此光,故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运转,亦无非此光,是以亦不在身外。寰宇之光华,布满大千,一身之光华,亦自漫天彻地。是以一趟光,寰宇江山一切皆回矣。
【译文】
光并不在身中,但也不在身外。请看江平地面,日蟾光华映照着它们,是以光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,亦无一不依靠此光,是以它也并不在身外。寰宇的光华,布满了大千世界;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漫天掩地。因此只须你一趟光,那江平地面,一切事物也随着回光了。
【原文】
东谈主之精华,上注于目,此东谈主身之大重要也。子辈想之,一日不静坐,此光流转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静坐,万劫千生,从此了彻。万法归于静,真不可想议,此妙谛也。然技术下手,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总以不间隔为妙。技术永恒则一。但其间心里少见,要归于天际海阔,万法如如,方为笔直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的精华是朝上凝集在眼睛中的,这关联词东谈主身上一大重要。你们想一想,假如一天不静坐,那光随视觉而流转,能有个完吗?如若能抽出一会儿的时代来静坐,即使是万劫千生,在其中也能了彻。万法终归于静,这一条是真不可想议呵!这确实最精巧的道理。然则入辖下手真金不怕火功,照旧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最紧迫的一条是要不间隔的真金不怕火为妙。功夫永恒是一贯的,不过在真金不怕火功历程中,却心里少见,只可由个东谈主去体会了,总之要达到掳掠一空,万法如如这种田地,才算是初学笔直。
【原文】
圣圣相传,不离倒映。孔云:“致知”;释曰:“不雅心”;老云:“内不雅”,皆此法也。但倒映二字,东谈主东谈主能言,不可笔直,未识二字之义耳。反者,自知觉之心,反乎形神末兆之初,则吾六尺之中,反求个寰宇末生之体,今东谈主但一、二时中间静坐,反顾己私,便云倒映,安获取头!
【译文】
自古以来,圣师世代相传,从未离开“倒映”这一说。孔子云:“致知”,释迦号:“不雅心”,老子云:“内不雅”,皆是指此一法也。但是“倒映”这二个字,东谈主东谈主都会说,却多量不可作念到初学笔直;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确凿函义。“反”者,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,复返到我方形骸和精神还未酿成的那种阶段去;也就是在我方六尺之躯当中,反求阿谁寰宇尚未酿成过去的骨子,是个什么式样。当今学谈的东谈主,只知谈每天静坐一二小时,反想一下我方种种的行为,便说作念到了“返照”,那岂肯叫绝对呢?
【原文】
佛谈二祖,教东谈主看鼻尖者,非谓着念于鼻端也。亦非谓眼不雅鼻端,念又注中黄也。眼之所至,心亦至焉,何能一上而一下也,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。此皆误指而为月。毕竟如何?
【译文】
佛谈二教的教祖,叫东谈主静坐时不雅看鼻尖,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麇集在那鼻端那里;也不是让你把眼不雅盯着鼻端,而意念又麇集在中黄部位。因为眼睛所到之处,情意也随着到此处;心所到之处,气也随着到了。这若何能一上又一下?又若何能忽上忽下?照这种领悟法,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“认指为月”的妙谕了,什么是“认指为月”,就是说有东谈主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东谈主看,那东谈主没看月亮,只看着他的手指。回反正传,那么究竟要若何办才好?
【原文】
曰鼻端二字最妙,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。初不在鼻上,盖以翻开眼,则视远,而不见鼻矣;太闭眼,则眼合,亦不见鼻矣。翻开失以外走,易于缭乱,太闭失之内驰,易于昏沉,惟垂帘得中,正巧望见鼻端,故取以为准。只是垂帘正巧,任彼光天然透入,不劳你打针与不打针。
【译文】
我说就是这“鼻端”二字最妙!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模范,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头,因为静坐时,眼睛开得太大,就看得过远,于是看不见鼻子了。眼睛闭得偏执,就等于合上了眼,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。太开的波折,是眼睛外走,容易产生缭乱现象;太闭的波折,是见解内驰,容易产生昏沉现象。惟有眼垂帘得适中,正巧能望见鼻顶端,最为得当,是以取鼻端以为模范。这只是让你垂帘的作念到恰到好之处,使光天然透入,无需你主动打针或不打针。
【原文】
看鼻端,只于当先入静处举眼一视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如泥水匠东谈主用线一般,彼自起手一挂,便依了作念上去,不单管把线看也。
【译文】
眼睛看鼻端,只是在当先将近入静时,举目一视,定个准则,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。好比泥水匠东谈主砌墙挂线一般,他把线挂起来,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,并不需要一边在砌,一边总是稳重去看线。
【原文】
止不雅是佛法,原不秘的。以两目谛不雅鼻礼貌身安坐,系心于缘中,谈言中黄不必言头中,但于两眉中间,皆平处牵记便了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牵记两眉中间,光天然透入,不必着意于中宫也,此数语已括尽要旨。其余入静出静前后,以下止不雅书印证可也。
【译文】
止不雅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,并莫得什么精巧。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不雅看鼻尖,然后正身安坐,把心关系在“缘中”部位。佛家言“缘中”,就是谈家所说的“中黄”合并道理。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。初学的东谈主,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眸子皆平之处,关系意念就不错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在两眼皆平处关系意念,那光就会天然则然的透入,并不必要将意念麇集在中黄部位。我这几句话,也曾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,其余入静、出静前后应稳重事项,全球不错参考隋代智顗群众所着的《小止不雅书》印证。
【原文】
缘中二字极妙。中无不在,遍大千皆在里许,聊指造化之机,缘此初学耳。缘者缘此为端倪,非有定着也,此二字之义,活甚妙甚。
【译文】
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!无所不在是为“中”;通盘大千世界都不错包括在里面,聊以指令造化之机,必须缘着这条路初学。是以“缘”字,就是“缘”着这一谈点来开端,来萌芽,不是叫你定定地去登攀着它,此二字的意旨,确实太活了,太妙了!
【原文】
止不雅二字,原离不得,即定慧也。以后凡念起时,不要仍旧兀坐。当究此念在何处,从何起,从何灭,反复推究,了不可得,即见此念起处也。不要又讨过起处,觅心了不可得。吾与汝宽解竟,此是正不雅,反此者,名为邪不雅。如是不可得已,即仍旧绵绵去止,而继之以不雅,不雅而继之以止,是定慧双修,此为回光。回者止也,光者不雅也。止而不不雅,名为有回而无光,不雅而不啻,名为有光而无回,志之。
【译文】
“止”和“不雅”这二个字,原是离不开的,那也就是“定”和“慧”也。以后全球在静坐时,如若有染念出面前,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,不错找一找这个念头出当今何处?从何而起?又从何而灭?反复细密,一直悲伤追不出效果来,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。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,最安妥是达到所谓“觅心了不可得,吾与汝宽解竟。”这种进度,像这么才是正不雅,若不是这么,就不是正不雅,叫作念“邪不雅”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,以后,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,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,接着又去不雅它,不雅到合适的进度,就再去止住那不雅的念头,这种功法,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,也就是我前边所讲的回光。回者就是止;光者就是不雅。止而不不雅,称为有回无光;不雅而不啻,称为有光无回。请全球务必记取这小数。
第04章 回光调息
【原文】
想法只须纯心行去,不求验而验自至。不详初机病痛,昏沉缭乱,二种尽之。却此有机窍,无过寄心于息,息者自心也。自心为息,心一动,而即有气,气同意之化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“想法”只须专心扩展去作念,不求验而效验自来,大致说,初学静坐的东谈主,不过乎有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。要颐养这种差错的步骤,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头,“息”者这个字,由“自”“心”两字组成,是以说“自心为息”的确,心一动,就有了气味,气味本是心所化出。
【原文】
吾东谈主念至速,雾顷一妄念,即一呼吸应之。故内呼吸与外呼吸,如声响之相随,一日有几万息,即有几万妄念。神明漏尽,如木稿灰死矣。然则欲无念乎,不可无念也,欲无息乎,不可无息也。莫若即其病而为药,则心息相依是已。故回光兼之以调息,此法全用耳光。一是眼神,一是耳光。眼神者,外日月交光也,耳光者,内日月交精也。然精即光之凝定处,同出而异名也。故明智总一灵光汉典。
【译文】
咱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,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,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,念头是内呼吸,气味是外呼吸,就像声波和音响相通的相随相应,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,就有几万个妄念,像这么下去,东谈主的精神就会破钞,最终成为朽木死灰。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?那不行,莫得念头是作念不到的,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相通,那明明是作念不到的事。不如就这个病,下这个药,将心和息牢牢依靠在一谈。用这种步骤来统一它们。是以在回光时,同期也要调息,调息功法全用耳光。回光是用眼睛,而调息则用耳光;见解在外,相当于日月交光。耳光在内,想当于日月交精。那精就是光的凝定情状,现实上是同出而异名。东谈主的聪和明,一言以蔽之只是一灵光汉典。
【原文】
坐时用目垂帘后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然竟放下,又恐不可,即存心于听息。息之收支,不可使耳闻,听惟听其无声也。一有声,便粗浮而不入细,即耐性轻幽微微些,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之,忽然微者速断,此则真息现前,而心体可识矣。盖心笃定息细,心一则动气也,息笃定心细,气一则动心也。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,亦以心无处脱手,故缘气为之端倪,所谓纯气之守也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,先将两眼垂帘后,定个准则,然后将万虑放下。但就这么放下,只怕也作念不到。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声息。负气味的收支,不可让耳朵听到。听是听其无声,一有了声,那就说明气味粗浮,还未入细;必须耐性的把呼吸再放幽微一些,静细一些,照这么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而久之,忽然连那轻细的气味也瞬息断了。其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,心的本来面容就能觉察到了。因为心一细,气味也会随着细;只须意念专一,就不错调动真气,呼吸一细,心也会随着细,只须气味专一,就不错调动心神。古东谈主主张在定心之前,先要养气;亦然关于情意无处入辖下手;是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,这就是所谓“纯气之守”。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动字,动者以陈迹牵动言,即制字之别称也。即不错奔趋使之动,独不不错纯静使之宁乎。此大圣东谈主,视心气之交,而善立方便,以惠后东谈主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调“动”的意旨。动,拿陈迹牵动来作念比方,那就是“掣”字的别称。物体不错用陈迹拉着跑,使它动起来;心神难谈就不不错用纯静来使它清闲下来吗!这是大圣东谈主不雅察到心暖和的交互关系,总结出来的便捷步骤,用以惠赐后东谈主。
【原文】
丹书云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”,此要诀也。盖鸡之是以能生卵者,以暖气也。暖气止能温其壳,不可入其中,则以心引气入,其听也,一心注焉,心入则气入,得暖气而生矣。故母鸡虽偶然出外,而常作侧耳势,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。神之所注,未始少间,即暖气亦日夜连接,而神活矣。神谢世,由其心之先死也。东谈主能点燃,元神活矣。点燃非枯稿之谓,乃专一不二之谓也。
【译文】
养生书上说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,”这是一句妙诀。你看母鸡孵蛋,用的是暖气,但那暖气只可去暖蛋壳,而不可贯入蛋中;惟有效心来把暖气引进去。母鸡抱蛋时专心的听,一心专注,心插手蛋内,气也随着插手,蛋获取了暖气,于是发育出小鸡。母鸡孵蛋时期,偶然也出外走走,不过它频频作侧耳而听的姿势,心神照旧专注在蛋上,一直莫得间隔,于是神就活了。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。东谈主如若先能点燃,元神也就会活。但这里所讲的点燃,不是使心枯槁而死,乃是使心专一不分。
【原文】
佛云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”心易走,即以气纯之,气易粗,即以心细之,如斯而焉有不定者乎。
【译文】
佛家常说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,”心容易走,就用气来清闲它;气容易粗,就尽心来轻细它。照这么办,还会有东当耳边风的情况吗。
【原文】
不详昏沉、缭乱二病,只须静功,日日连接,自有大休息处。若不静坐时,虽有缭乱,亦不自知。既知缭乱,即是却缭乱之机也。昏沉而不知,与昏沉而知,相去奚啻沉!不知之昏沉,真昏沉也。知之昏沉,非全昏沉也,清朗在是矣。
【译文】
大体上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,只须静功功夫每天不间隔,天然会有很大的改善。如若不去静坐,天然一直存在着缭乱,我方也不知谈。当今知谈有缭乱这种差错存在,那就是甩掉缭乱的开端了。昏沉而不自发,与昏沉而我方能发觉,两种比较,何只相去沉!不被发觉的昏沉,才是确凿的昏沉;知谈我方在昏沉,还不是完全昏沉,因为其中还有了了明白在里边。
【原文】
缭乱者,神驰也,昏沉者,神未清也,缭乱易治,而昏沉难医。譬之病焉,有痛有痒者,药之可也,昏沉则麻痹不仁之症也。散者不错收之,乱者不错整之,若昏沉,则蠢蠢焉,冥冥焉。缭乱尚有方所,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。缭乱尚有魂在,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。
【译文】
缭乱是神在游动,昏沉是神不了了。缭乱易治,昏沉难医。好比生病相通,有痛的,有痒的,片言只字就不错把它治好;而昏沉好比是麻痹不仁的症候,不大好治。散的不错收拢;乱的不错去整理;而昏沉则是蠢蠢然、冥冥然的,真不好下手。缭乱还有个田地,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把持。不像缭乱前锋有魂在,而昏沉时,则纯是阴气为主。
【原文】
静坐时欲睡去,等于昏沉。却昏沉,只在调息,息即口鼻收支之息,虽非真息,而真息之收支,亦于此寄焉。凡坐须要静心纯气,心因何静,用在息上。息之收支,惟心自知,不可使耳闻,不闻则细,笃定清,闻则气粗,粗则浊,浊则昏沉而欲睡,天然之理也。天然心用在息上,又善要会用,亦是毋庸之用,只须微微照听可耳。此句有微义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昏头昏脑,那就是昏沉的差错来到了。甩掉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,息就是口呼鼻吸,收支之气,天然不是真息,但真息的收支,却托福在这一呼一吸上头。静坐时,先要静心纯气。心怎样静?用在息上,息的收支,惟有心情明白,不可让耳朵所听见。听不见,息就细,息一细,气就清。听得见,息就粗,息一粗,气就浊。气浊天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,这是很天然的道理。不过把心用在息上,又要善于诓骗,那是一种毋庸之用,不要过于崇拜,只须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。
【原文】
何谓照?即见解自照。目惟内视而不过视,不过视而惺然者,即内视也,非实有内视。何谓听?即耳光自听,耳惟内听而不过听,不过听而惺然者,即内听也,非实有内听。听者听其无声,视者视其无形。目不过视,耳不过听,则闭而欲内驰。惟内视内听,则既不过走,又不内驰。而中不昏沉矣,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。
【译文】
怎样去照?是用见解自照。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;眼睛不过视,天然就是内视。并非确凿有一种内视步骤。怎样去听?就是用耳光自听,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,听是听其无声,视是视其无形;只是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,耳不向外听,心神会因阻塞住了而想内驰;惟有作念到内视、内听,于是心神既不可外走,又不可内驰;处在中间,那就不会昏沉了。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步骤。
【原文】
昏沉欲睡,即起漫衍,神清再坐。早晨有暇,坐一蛀香为妙。过午东谈主事多扰,易落昏沉,然亦不必截止一蛀香,只须诸缘放下,静坐移时,久久便有入头,不落昏熟睡者。
【译文】
实在昏沉欲睡,就不要拼凑去坐,应当起来漫衍一下,等神清之后再坐。早晨起来有空,静坐一柱香的时代为最妙。过了中午,东谈主事多扰,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,但也不必截止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代;只须把多样染念职守放下,高质料的静坐移时,久而久之就会有所高出,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。
第05章 回光差谬
【原文】
诸子技术,渐渐熟习,然枯木岩前杂沓多,正要细细开示。此中音书,身到方知,吾今则不错言矣。吾宗与禅宗不同,有一步一步证验,请先言其辞别处,然后再言证验。想法将行之际,予作方便,勿多尽心,放教活泼泼地,令气和心适,然后入静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诸君当今的功夫渐渐熟习了。不够俗语说:“枯木岩前错路多”,我还要细细的给全球发达一下,这里边的音书,确实身到方知,但当今我不错对全球详备讲了。我谈家功法与禅学不同,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。请允许我先讲互异之处,然后再谈效验。在将要扩展“想法”功法的时候,事前要作好准备,不要多尽心,使心神活活泼泼地,让气味和平,心神恬适,然后再静坐。
【原文】
静时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无事中里,所谓无记空也。万缘放下之中,惺惺自如也。又不不错意兴承当,凡大崇拜,即易有此。非言不宜崇拜,但真音书,在若有若无之间,以特意意外得之可也。惺惺不昧之中,放下自如也。又不可堕于蕴界,所谓蕴界者,乃五阴魔用事。
【译文】
入静时,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,在放下一切嗅觉和想虑当中,心神依然要和平时相通的清醒;但又不可饶有兴味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。在清醒而不糊涂之中,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;然又不可任其所为,以致陷入蕴界。所谓“蕴界”是指色(形象)、受(嗅觉)、想(意象)、行(意志)、识(意志),五种阴魔的行为。
【原文】
如一般入定,而稿木死灰之意多,地面阳春之意少,此则落于阴界,其气冷,其息沉,且有许多寒衰风景,久之便堕木石。又不可随于万缘,如一入静,而无端众绪忽至,欲却之不可,随之反觉顺适,此名主为奴役,久之落于色欲界。上者生天,下者生狸奴中,若狐仙是也。彼在名山中,亦自受用,风月花果,舆树瑶草,三五百年受用去,多至数千岁,然报尽还生诸趣中。此数者,皆差路也。差路既知,然后可求证验。
【译文】
有些学谈者在入定的时候,朽木死灰的风景多,地面阳春的风景少,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,他的气是冷的,他的息是沉的,里面还有许多寒衰风景,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。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。但又不可伴随万缘。如若在静坐时,莫名其妙乡多样想绪纷繁降临,甩掉它们又甩掉不掉;听凭它们南来北往,反而认为顺当欢悦;这种情况叫作念“主为奴役”。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。气运好的照旧作念东谈主,气运不好的就下生作念了哺乳动物,比如说成了狐仙。狐仙它在名山之中,也还算是享福。那些风月花果,奇树异草,三五百年尽它享用,寿命长的不错到几千年。但到头来,照旧要插手存一火轮回,回到纳闷的世界里来。以上说的几种,都是差路也。知谈了差路,然后就不错谈到效验了。
第06章 回光证验
【原文】
证验亦多,不不错小根抠门承当,必想度尽众生,不不错轻心慢心承当,必须请事斯语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的证验也多,这不不错小根、抠门来对待,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胸宇;更不不错用轻心、慢心来对待,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扩展。
【原文】
静中绵绵连接,形貌悦豫,如醉如浴,此为遍体阳和,金华乍吐也。既而万颧俱寂,皓月中天,觉地面俱是光明田地,此为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也。既而遍体充实,不畏饱经世故,东谈主当之兴味索然者,我遇之精神更旺,黄金起屋,白玉为台;世间贪污之物,我以真气呵之立生;红血为乳,七尺肉团,无非金宝,此则金华大凝也。
【译文】
入静中间嗅觉到绵绵而不间隔,形貌隆盛,心神欢悦,好象处在微醉之中,沐浴之后;这就是遍体阳和,金华初露的璀璨。随后又认为万籁无声,一轮皓月升到中天,地面皆备成为光明世界;这就是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的璀璨。随后又嗅觉到全身至极的充实,有不畏饱经世故的气概,别东谈主感到兴未索然的事,我际遇了却精神更旺;就像用黄金建屋,用白玉筑台,世间上贪污的东西,我用真气来呵它,它坐窝就收复期望;红血变成了乳汁。我这七尺血肉之躯,似乎全是金宝所组成的,有了这种璀璨,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。
【原文】
第一段,是应《无量寿经不雅》云:“日落洪流,行树法象。”日落者,从模糊立基,磨蹭也。上善若水,清而无暇,此即太极把持,出震之帝也。震为木,故以行树象焉。七重行树,七窍光明也。西北乾方,移一位为坎,日落洪流,乾坎之象。坎为子方,冬至雷在地中,蒙眬隆隆,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,行树之象也,余可类推矣。
【译文】
第一段效验,正如佛家《无量寿经不雅》条目不雅想的“日落”“洪流”“行树”等种种初期“法象”。日落风景,璀璨着模糊之中,由磨蹭打下基础。洪流风景,安妥“老子”所说的“上善若水”,清洁无瑕,那就是由磨蹭进化成的太极把持,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“帝出乎震”。震在八卦中属木,是以又用“行树”来作为表象。经中所说的“七重行树”,璀璨的七窍光明。
【原文】
第二段,即肇基于此,地面为冰,琉璃宝地,光明渐渐凝矣。是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,金性即现,非佛而何,佛者大觉金仙也。此大段证验耳。
【译文】
第二段效验,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。不雅想地面变成冰雪世界,化为琉璃宝地,光明逐渐凝合;于是以后不雅想的风景中,就出现了篷台,而继之出现了诸佛。金性显露,那不就是佛吗?“佛”是译音,本就是“大觉金仙”。上头所讲的是通盘功法修皆中大段的效验。
【原文】
当今证验,可考有三:
一则坐去,神入谷中,绅士语言,如隔里许,逐个明了,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,未始不闻,我未始一闻,此为神在谷中,随时不错自验;
【译文】
当前全球概况印证的效验,大致有三种:
一种是入静之后,神插手谷中,听到外边有东谈主语言,声息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,但又了了而明了;那声息进中听饱读,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,未始听不见;但又未始能听得见。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,全球随时不错体验到。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眼神腾腾,满前皆白,如在云中,开眼觅身,无从觅视,此为虚室生白,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也;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见解腾腾散开,前边一派白色,就像在云彩当中,即使睁开眼去看我方的形骸,也无从看见,这种现象称为“虚室生白”,那是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的风景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肉身氤氲,如绵如玉,坐中若留不住,而腾腾上浮,此为神归顶天,久之上涨不错立待。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身材温情和软,又像棉花,又像碧玉,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,有腾腾上浮的嗅觉。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;久而久之,形骸的起飞是不错终结的。
【原文】
此三者,皆当今可验者也。然亦是说不尽的,随东谈主根器,各现殊胜。如《摩诃止不雅》中所云:“善根发相是也。”此事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,须我方靠得住方真。
【译文】
这三种,都是当今可考据的风景。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,随各东谈主的素养不同,而产生多样不同妙景。正如《止不雅书》所列举的那种:“善根发相,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”。总之一句话,必须我方靠得住,那才是清爽。
【原文】
先天一气,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,一气若得,丹亦立成,此一粒真黍珠也。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。有不时之先天,一粒是也,有统体之先天,一粒乃至无量是也。一粒有一粒力量,此要我方胆大,为第一义。
【译文】
先天一气,不错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。找到了先天一气,丹也就不错真金不怕火成。这关联词一粒确凿的黍珠。正如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》所说“一粒复一粒,从微而至着。”先天,也有阶段性的先天,就是上头所讲的“一粒”;也有举座性的先天,就是从一粒乃至无尽粒。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。最紧迫的第一义,是必须我方决心大。
第07章 回光活法
【原文】
回光循循然行去,不要废弃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。”
子以正念治事,即光不为物转,光即自回。此不时无相之回光也,尚可行之。而况有确凿着相回光乎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扩展,也不要影响我方的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”。你们在日常生活顶用正念行事,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迁移。遇事以正确格调对待,光随时不错复返,这叫作念不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。
【原文】
日用间,能刻刻随事返照,不着一毫东谈主我相,等于遍地回光,此第一妙用。早晨能遣尽诸缘,静坐一、二时最妙。凡应事接物,只用返照法,便无一刻间隔。如斯行之,三月两月,天上诸真,必来印证矣。
【译文】
日常生活中,概况不时处处作念返照功夫,又不着东谈主相,又不着我相,一点一毫也不耿耿在心,那就是等于遍地随时在回光,这才是“想法”的第一妙用。
早晨起来,撤销多样干涉,静坐一二个小时,那就是最妙。不过,就在平时的一切待东谈主接物行为中,教训返照法,概况作念到莫得一刻间隔;照此扩展之两月、三月,也会感动天上仙真,来与你印证了。
第08章 纵容诀
【原文】
玉清留住纵容诀。四字凝想入气穴。
六月俄看白雪飞。三更又见乌轮赫。
水中吹起藉巽风。天上游归食坤德。
更有一句玄中玄。无何有之乡是真宅。
【译文】
太始天尊留住了一种概况让东谈主达到纵容田地的修皆诀要,四字凝想入气穴;
通过凝想将先天的元神(精神的高级次部分)与后天的气味相讨好,何况带领入特定的气穴(如丹田、泥丸宫等紧迫穴位)
修皆者在深度冥想、气功修皆或者精神麇集的情状下所产生的幻觉或者内心的感悟。
通过调度呼吸(风可璀璨呼吸之气)和诓骗水的意象所代表的内在能量流动,来达到身心的均衡和调解。
通过冥想、禅定等方式将意志晋升到高远的田地(天上游归),然后在追念现实生活中,践行地面般的包容、和蔼和忘我奉献的品德(食坤德)。
修行者不要吹法螺于已有的设置和领悟,要不息高出自我,深入探索内心的奥秘。
当修行者达到一定的田地时,会发现确凿的安宁和吹法螺并不在于外皮的物资世界,而是在内心的深处。通过修行,东谈主们不错解脱对外皮物资的依赖和执着,追念到内心的本真情状,找到确凿属于我方的精神家园。在这个田地中,东谈主们概况高出平凡的纳闷和困扰,体验到一种深切的内快慰心和目田。
【原文】
律诗一首,玄奥已尽。正途之要,不过无为而为四宇。惟无为,故不滞方所形象,惟无为而为,故不堕顽空死虚。作用不过一中,而枢机全在二目,二目者,斗柄也,搭救造化,转运阴阳,其大药则永恒一水中金,即水乡铅汉典,绪言回光,乃指点初机,从外以制内,即辅以得主。此为中、下之士,修下二关,以透上一关者也。今端倪渐明,机括渐熟,天不爱谈。直泄无上想法,诸子秘之秘之,勉之勉之!
【译文】
我这一首律诗,也曾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。正途的要领,不过乎“无为而为”四个字。惟有无为,才不凝滞在鸿沟和形象之上;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,才不致陷入顽空死虚之中。其中的作用不过乎一个“中”字;而枢机全在两眼。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相通。造化的搭救,阴阳的转运,皆备靠着它。而大药,永恒只是一“水中金”这一味。前边所讲的回光功法,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东谈主,从外部来限定里面,用臣佐来保证帝王。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,来透入上头那一关建议的功法。当今修行谈路逐渐爽气,功法重要已渐渐熟习。上天不恻隐那荒芜的谈法,让我径直袒走漏那空前绝后的想法。你们诸君要崇拜啊!辛苦啊!
【原文】
夫回光其总名耳。技术进一层,则光华盛一番,回法更妙一番。前者由外制内,今则居中御外。前者即辅相主,今则奉主宣献,面容一大格外矣。法子欲入静,先调摄身心,牢固安和,放下万缘,赤身赤身。天心正位于中,然后两目垂帘,如奉圣旨,以召大臣,孰敢不遵。次以二目内照坎宫,光华所到,真阳即出以应之。
【译文】
淫色小说回光,是功法的总称号。但功夫上进一层,则光华也汜博一番,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。前边功法是由外部而限定里面,当今功法例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;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前边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帝王,而当今功法例是奉帝王圣旨来发号布令,面容完全是一大格外。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,起原要调身调心,使它牢固安和,接着放下万缘,涓滴莫得挂念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,然后两眼垂帘,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,谁敢不尊?接着就用两眼的眼神内照坎宫(丹田),光华所到之处,真阳就会出来应接。
【原文】
不随物生,阴气即住,而光华注照,则纯阳也。同类必亲,故坎阳上腾,非坎阳也,仍是乾阳应乾阳耳。二物一遇,便纽结不散,絪缊行为,倏来倏去,倏浮倏沉,我方元宫中,恍若太虚无量,遍身轻妙欲腾,所谓云满千山也。次刚交游无踪,浮沉无辨,脉住气停,此则真交媾矣,所谓月涵万水也。俟其冥冥中,忽然天心一动,此则一阳来复,活子时也。然则此中音书要细说,
【译文】
八卦中的离,外部是阳而里面是阴。它的骨子原是乾卦,一个阴爻插手里面,却成为主东谈主。于是随物而生心,顺出而流转。当今回光内照,不随物而生心,那阴气就受到了限定;同期由于光华的打针,渐渐变成了纯阳。又因同类相亲,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朝上涨腾。这一阳爻原非坎阳,现实上亦然乾阳,是以,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。这二件物体再会,就是纽结不散,氤氲行为,忽来忽往,忽浮忽沉。这时我方元宫之中(指胸腹腔),犹如天际那样广阔盛大,全身轻妙无比,飘飘然好象要上涨,这就是所谓“云满千山”。接着,那气机交游无踪,浮沉无迹,忽然脉也停住了,气味也停了。这种情状在养生书中称为“坎离交媾”;这就是所谓“月涵万水”。比及在那杳杳冥冥之中,忽然天心一动,这就是一阳来复,活子时出现了。但这里面的音书还要细说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一视一听,耳目逐物而动,物去则已,此之动静,全是民庶,而天君反随之役,是尝与鬼居矣。今则一动一静,皆与东谈主居,天君乃真东谈主也。彼动即与之俱动,动则天根;静则与之俱静,静则月窟;静动无端,亦与之为静动无端;休息高下,亦与之为休息高下,所谓天根月窟闲交游也。
【译文】
一般东谈主用眼睛去看,用耳朵去听,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,外物走了,看和听的行为也终结了。这里头的动静,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就业,而上头的皇帝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相通。这么下去,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谈了。当今咱们真金不怕火功的东谈主,一动一静,不是跟鬼在一谈,而是跟东谈主在一谈。那东谈主,就是真东谈主,就是我方身中的皇帝。皇帝一动,底下的臣民一皆随着动;这种动就称为“天根”。皇帝一静,底下臣民也一皆随着静;这种静就称为“月窟”。皇帝动静无端,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;皇帝休息高下,臣民们也随着休息高下;这就是所谓“天根月窟闲交游”。
【原文】
天快慰祥,动违其时,则失之嫩;天心已动,尔后动以应之,则失之老;天心一动,即以真意上涨乾宫,而神光视顶,为诱掖焉,此动而适时者也。天心既升乾顶,游扬自得,忽而欲寂,急以真意引入黄庭,而眼神视中黄神室焉,既而欲寂者,一念不生矣。视内者,忽忘其视矣,尔时身心,便当一场大放,万缘泯迹,即我之神室炉鼎,亦不知在何所,欲觅己身,了不可得,此为天入地中,众妙归根之时也,即此等于凝想入气穴。
【译文】
天心处在安祥之中,气纯真得过早,火侯就失之太嫩;天心也曾在动,那气机在背面才动,火侯就失之太老。正确的方式,是天心一动,坐窝用真意诱掖气机向乾宫(头顶)上涨,两眼的神光也扫视顶部作为带领,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。皇帝也曾上涨到乾宫,正在游扬自得时,忽然那通顺似乎要罢辖下来;这时应当马上用真意带领他下跌到黄庭部位(中丹田),而见解内视那“心后关前”的中黄神室。接着,气机通顺又要罢手,那是一念不生的效果。这时见解向内扫视的意念,也忽然遗忘了,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,万感千念一时泯灭;我方神室中真金不怕火丹的炉鼎(鼎指着中丹田,炉指着下丹田),也不知谈放在什么场所,甚而连我方的形骸在什么场所,也找它不到。如若插手这种田地,就叫作“天入地中”,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。到了这一阶段,才是所谓“凝想入气穴。”
【原文】
夫一趟光也,始而散者欲敛,六用不行,此为素养本原,添油接命也。既而敛者,天然酣畅,不费纤毫之力,此为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也。既而影响俱灭,寂寞大定,此为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也。一节中具有三节,一节中具有九节,俱是后日阐明。
【译文】
按照回光功法顺次来印证,在扩展回光的时候,初始那光像一盘散沙,自后逐渐有了敛迹的趋势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种功能,好象都要罢手运行了,这就是“素养本源,添油接命”一节功法。接着敛迹起来的光,天然则然的牢固悠游,不费涓滴气力,这就是“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”一节功法。接着,一切影响逐渐消散,插手寂寞大定的情状,这就是“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”的一节功法。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,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,比及以后再向全球仔细讲明。
【原文】
今以一节中,具三节言之,当其素养而初静也。翕聚亦为素养,蛰藏亦为素养,至后而素养皆蛰藏矣,中一层可类推,不易处而刑事职责矣,此为无形之窍,千处万处一处也,不易时而时辰焉,此为无候之时,元会运世一刻也。
【译文】
当今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,当处于“素养”阶段初始入静时,“翕聚”就是“素养”,“蛰藏”亦然“素养”,到了“翕聚”阶段,“素养”“蛰藏”都是“翕聚”,到了终末“素养”、“翕聚”也就是“蛰藏”,中间一层还不错以此类推。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(窍),而这部位自会分开;这就是所谓“无形之窍”,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,也只是一处。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(时),而阶段自会分开,这就是所谓“无候之时”,那怕阶段分红元会运世(一生,为三十年;一运为十二世;一会为三十运;一元为十二会。),也只是一刻汉典。
【原文】
凡心非静极,则不可动,动动忘动,非骨子之动也。故曰感于物而动,性之欲也,若不感于物而动,即天之动也。是知以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若不以物而自动,即天之动也。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,句落下说个欲字,欲在有物也,此为出位之想,动而有动矣。一念不起,则正念乃生,此为真意。寂寞大定中,而天机忽动,非意外之动乎,无为而为,即此意也,
【译文】
一般来说,心神不到极静阶段,它就是不可动;即使动,亦然一种妄动,而不是骨子的动。是以说:“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,那是东谈主性的欲望所驱使;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,那才是寰宇之动。不要用天的'动’来对应天的'性’,这句话说的是个'欲’字。”欲望就在于有“物”。这就是《易经艮卦,象词》所反对的“出位”之想,是一种有“动”的动。如若能作念到一念不起,于是正念就会产生;正念也就是“真意”。在这寂寞大定之中,天机忽动,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?所谓“无为而为”,指的恰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诗首二句,全括金华作用。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,六月即离火也,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。三更即坎水也,乌轮即坎中一阳,将昭彰则返乎乾也。取坎填离,即在其中。次二句,说斗柄作用,升降全机。水中非坎乎?目为巽风,眼神照入坎宫,摄召太阳之精是也。天上即乾宫,游归食坤德,即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养火也。末二句,是指出诀中之诀。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得,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也。圣学以知止始,以止至善终,始乎磨蹭,归乎磨蹭。
【译文】
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,也曾全部概述了金华的作用。底下二句,真理是“日月互体”的意旨,“六月”指离卦的火;“白雪飞”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,将返归于坤也。“三更”指坎卦的水;“乌轮”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,将要昭彰返归于乾。所谓“取坎填离”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。再底下二句,说的是斗柄作用,概况升降通盘气机,“水中”岂不是坎卦吗?“巽风”指的就是眼睛,见解照入坎宫(下丹田),眩惑那太阳之精。“天上”指的就是乾宫(头顶),“游归食坤德”,指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须要温养神火。终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,那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开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这句名言,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《大学》所讲的“知止”初始,到“止于至善”归结;也就是初始于磨蹭,终归结于磨蹭之义;
【原文】
佛以无住而生心,为一大藏教旨。吾谈以“致虚”二字,完人命全功。总之三教不过一句,为出死入生之神丹。“神丹”为何?曰,一切处无心汉典。吾谈最秘者沐浴,如斯一部全功,不过“心空”二字,足以了之。今一言指破,免却数十年参访矣。
【译文】
梵学的精髓是以《金刚经》所讲的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为一大藏教旨;咱们谈学,则以老子所讲的“致虚极”来完成人命全功。一言以蔽之儒释谈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,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。那神丹又是什么呢?就是“一切要处无心”完结,天然咱们谈家功法中,最奥秘的就是这个“沐浴”,关联词通盘一部功法,不过用“心空”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述了之。当今我用这句简易的话刺破玄机,省掉你们诸君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!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一节中具三节,我以佛家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为喻。三不雅先空,看一切物皆空;次假,虽知其空,然不毁万物,仍于空中设备一切事;既不毁万物,而又不着万物,此为中不雅。当其修空不雅时,亦知万物不可毁,而又不著,此兼三不雅也,然毕竟以看得空为牛逼。故修空不雅,则空固空,假亦空,中亦空。修假不雅,是用上牛逼居多,则假固假,空亦假,中亦假。中谈时亦作逸想,然不名为空,而名为中矣。亦不实不雅,然不名为假,而名为中矣。至于中,则不必言矣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前边所讲的“一节中具有三节”的意旨,当今我再以佛家的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作为例证,这三不雅当中,头一个是“空不雅”,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匮的;第二个就是“假不雅”,天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匮,但又不可把万物都甩手,还要在这名为空匮的世界里设备一切事物;只是把它们看成失实的汉典。第三个就是“中不雅”,既不可把万物甩手,又不对万物执着,保持明推暗就的中路。当你在修头一个“空不雅”的时后,天然已将万物看成空匮,但也知谈它们不可甩手,也知谈不应当对它们执着,其实你是兼修“假不雅”和“中不雅”了。不过你毕竟照旧以“看得空”为遵守点。是以说,在修空不雅时,空天然是空不雅,假亦然空不雅,中亦然空不雅。以此类推,修假不雅时是在用字高下的力量居多,假天然是假不雅,但空亦然假不雅,中亦然假不雅。同理,在修中不雅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,但不叫它空,而叫它中;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,但不叫它假,而叫它中;至于中,就更毋庸说,势必叫它中了。
【原文】
吾虽偶然单言离,偶然兼说坎,究竟不曾出动一句。启齿提云:枢机全在二目。所谓枢机者,用也。用即搭救造化,非言造化止此也。六根七窍,悉是光明藏,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?用坎阳,仍用离光照摄,即此便明。朱子(云阳,讳元育,北家数)尝云。“瞽者不好修谈。聋子不妨。”与吾言何异?特表其主辅轻重耳。
【译文】
我虽偶然单独说离卦,偶然也兼说离坎二卦,但中心真理究竟莫得变动。我启齿就辅导过“枢机全在两眼”。所谓“枢机”指的是用。用这个来搭救造化,不是说造化惟有这小数点。东谈主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眼、耳、口、鼻七窍,皆备是光明矿藏;难谈我只知谈取两个眼睛,而其它就一概装腔作势吗?不是,请看上头所讲的,用坎卦的一阳,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,就不错明白。朱玄育先生也曾讲过:“瞽者不好修谈,但聋子不碍事”。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?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,谁是辅,谁轻,谁重汉典。
【原文】
日月原是一物,其日中之暗处,是真月之精。月窟不在月而在日,所谓月之窟也。否则自言月足矣。月中之白处,是真日之光。日光反在月中,所谓天之根也。否则,自言天足矣。一日一月,分开止是半个,合来方成一个全体。如一夫一妇,茕居不成室家。有夫有妇,方算得一家完全。然则物难喻谈,配偶分开,不失为两东谈主。日月分开,不周密体矣。知此则耳目犹是也。吾谓瞽者已无耳,聋子已无目,如斯看来,说甚一物,说甚两目,说甚六恨,六根一根也。说甚七窍,七窍一窍也。吾言只袒露其重复处,是以不见有两。子辈专执其隔处,是以随处换却眼睛。
【译文】
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资,日中含真阴,其实日中之暗处,现实上是月的精华,是以“月窟”并不在月上,而在日上,所谓月之窟,应当叫月留的窟。否则的话,径直说月就行了,何苦说“月窟”。月中含有真阳,其实月中之白处,就是日的光华;日光倒映在月上,这叫作天给的根;否则的话,径直说天就行了,何苦说“天根”。一个日,一个月,分开了只可看成是半边,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;这好比一夫一妇,个东谈主茕居,就不娶妻室;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,那一家才算是完全。但是,用东谈主间事物来比方正途,是不完全妥贴的。因为配偶二东谈主分开,仍然是两个东谈主体;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,就不周密体了。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明白了眼和耳亦然一个举座。我说,瞽者已莫得耳朵,聋子已莫得眼睛了。这么看来,说甚么一件东西?两件东西?说甚么六根?六根其实就是一根。说甚么七窍?七窍其实就是一窍!我说的这些话,只是袒露它们重复的场所,是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,你们诸君却专门收拢那些间隔的场所,是以随时会掉换想法。
第09章 百曰筑基
【原文】
《心印经》云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总之立基百日,方有真光。如子辈尚是眼神,非神火也,非性光也,非慧智炬烛也。回之百日,则精气自足,真阳自生,水中自有真火。以此持行,天然交媾,天然结胎,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,而婴儿已成矣。若略作意见,等于外谈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心印经有说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说明真金不怕火功要有一百天,才奠定基础,才有真光出现。比如说,诸君回的光,目下照旧一种见解,不可说是神火,不可说是性光,更不可说是智能之烛光。比及回光一百天之后,精气天然弥散,真阳天然生成,水中天然会产生真火,照这么扩展下去,坎离天然会交媾,圣胎天然会凝结。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,那婴儿却也曾发育生成了,通盘历程完全是天然的;如若略微宅心志来促进的话,那就不是正谈,而是外谈!
【原文】
百日立基,非百日也。一日立基,非一日也。一息立基,非呼吸之谓也。息者,自心也,自心为息。元神也,元气也,元精也。升降聚散,悉从心起。有无虚实,咸在念中。一息一生持,岂止百日?然百日亦一息也。
【译文】
百日立基,不是硬性轨则非一百天不可也;那就好比说:一日立基,并不是指一天;一息立基,也不是指一次呼吸。“息”这个字,是“自”、“心”两字组成的。自心为息,元神、元气、元精的升降聚散,全由心来把持;莫得什么实和虚,全部都依靠意念。所谓“一念一生持”,岂止是一百天?即使是一百天,也不过是一念汉典。
【原文】
百日只在牛逼,昼间牛逼,夜中受用;夜中牛逼,昼间受用。
百日立基,玉旨耳。上真言语,无不与东谈主身应。真师言语,无不与学东谈主应。此是玄中玄,不可解者也。见性乃知,是以学东谈主必求真师授记,恣意发出,逐个皆验。
【译文】
立基的一百天中,重要是要牛逼。白日牛逼,晚上受益;夜间牛逼,白日受益。
“百日立基”本是玉皇的旨意。天上仙真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东谈主身相应;世上真师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学谈的东谈主相应。这确实玄中之玄,很进犯易领悟的。惟有到了见性阶段,你才会明白!是以学谈的东谈主必须求真师传授,尽管他是意象那里,便说到那里,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。
第10章 性光识光
【原文】
回光之法,原通行住坐卧,只须自得机窍。吾前开示云,“虚室生白”,光非白耶?但有一说,初未见光时,此为效验。若见为光,而特意著之,即落意志,非性光也。子不管他有光无光,只须无念生念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,无论行住坐卧,都概况扩展,并不拘于形式;但只须我方得机得窍。我在前边也曾辅导过:“虚室生白”那句话,那光不就是白色吗?
但有句话要提醒全球,初始真金不怕火功,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,忽然虚室生白了,那就是真金不怕火功的效验。如若出现了光,而你的情意却去伴随它,于是就落堤防志界里去了,那光就不是人性之光了。是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,只须无念生念。
【原文】
何谓无念?千休千处得;何谓生念?一念一生持。此念乃正念,与平日念不同。今心为念,念者,当今心也,此心即光即药。
凡东谈主视物,任眼一照去,不足分别,此为性光。如镜之无心而照也,如水之无心而鉴也。少顷,即为“识光”,以其分别也。镜有影,已无镜矣;水有象,已非水矣。光有识,尚何光哉?
【译文】
什么叫“无念”?就是佛家常说的“千修千处得。”什么叫“生念”?就是佛家常讲的“一念一生持”,这里指所生的意念,是一种正念,与平时的念头不同。“念”这个字是“今”“心”两字组成的念,今心为念,念,就是当今的心。这心也就是光,就是用来作真金不怕火丹的药。
一般东谈主看外界的事物,放肆举目用见解一看,还来不足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,这时的见解还属于“性光”。就像镜子和静水相通,映照出多样影像,本是无心意外。过了一会儿,那见解就成为识光了,因为它也曾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。镜子里有了影像,也曾不是镜子了;静水里有了影像,也曾不是静水了;光里面带特意志,还叫什么光呢?
【原文】
子辈初则性光,转化则识,识起而光杳不可觅。非无光也,光已为识矣。
黄帝曰:“声动不生声而生响”,即此义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在回光时,初始时是一种“性光”,转化之后就变成“识光”,因为意志一生起,光也就杳无足迹,无从寻觅。这并不是说莫得了光,而是光也曾篡改成了识。
黄帝说过:“声动不生声,而生响”,就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《楞严推勘初学》曰:“不在尘,不在识,惟还根”,此则何意?尘是外物,所谓器界也,与吾不关痛痒。逐物则认物为己。物必有还,通还户牖,明还日月。将他为自,终非吾有。至于不汝还者,非汝而谁?明还日月,见日月之明无还也。天有无日月之时,东谈主无有无见日月之性。若然,则分别日月者,还可与为吾有耶?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,当明暗两忘之时,分别安在?故亦有还,此为内尘也。
【译文】
《楞岩推勘初学》说:“不在尘,不在识,惟还根。”这话是什么真理呢?“尘”指的是外物,佛家称之为“器界”,与自我绝不关系。心如若去追赶外物,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。外物的属性,总归要返还给外物。比如说,通气是门窗的属性,但通气要还给门窗;亮堂是日月的属性,但亮堂要还给日月,硬要把它当作我,永恒都不会为我总共。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,直到有一个属性不可返还给东谈主了,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,又是什么呢?将亮堂还给日月,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亮堂,却不可返还。天际看不见日月的时候,东谈主却莫得见不到日月的感念。如若是这么,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,还不错为我总共吗?不知谈证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,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,那区别又安在?这里面也有着返还,那就是所谓“内尘”。
【原文】
惟见性无还,见性之时,见非是见,则见性亦还矣。还者,还其识念流转之性,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。初言八还,上七者,皆明其逐个有还。姑留见性,以为阿难拄杖。究竟见性既带八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志、传送识、阿赖耶识),非真不还也。终末并此一破,方为真见性,真不还矣。
【译文】
惟有达到“见性”的阶段,那才是莫得返还。不过,在见性的阶段,“见”并不是确凿的见,是以连“见性”也还给东谈主家了。这里所返还的,是那种简洁志念虑而流转的“见性”,也就是《楞严经》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“使汝流转,心目为咎”。他发达“八识”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,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)、“八还”时,前边七种识,都逐个论证他们存在返还,但到了第八识,姑且留住这个“见性”不谈,当作阿难的柱杖。咱们细密一下见性这回事,即然它带有“八识”,那就不是真的莫得返还。如若连这个也给破掉了,那才是确凿的见性,确凿的莫得返还了。
【原文】
子辈回光,正回其当先不还之光,故一毫识念用不着。使汝流转者,惟此六根。使汝成菩提者,亦惟此六根。而尘与识皆毋庸。非用根也,用其根中之性耳。今不堕识回光,则用根中之元性。落识而回光,则用根中之识性。豪厘之辨,乃在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回光,正要回那当先莫得返还的那种性光,是以一点一毫意志念虑也用不着。牵引你意志念虑在流转的,就是那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;但能使你设置菩提(正觉)的,也惟有这六根,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。这里,不是讲利用那六根自身,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。当今你如不想陷陷入识的逆境,那么在回光时,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;如若带着识去回光,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。差之豪厘,谬以沉,就在这个场所。
【原文】
尽心即为识光,放下乃为性光。豪厘沉,不可不辨。识不息,则神不生;心不空,则丹不结。
心静则丹,心空即药。不著一物,是名心静。不留一物,是名心空。空见为空,空犹未空。空忘其空,斯为真空。
【译文】
一言以蔽之,尽心宅心就是识光,放下意念就是性光;这里头有豪厘沉之差,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。要知谈识不息,神就不生;心不空,丹就不结。心静就成了丹,心空就成了药。不执着任何事物,叫作心静;不留念任何事物,叫作心空。空,如若是概况发现的空,那空就不可算空;直到空得忘掉了空,这才算作念是真空。
第11章 坎离交媾
【原文】
凡漏泄精神,动而交物者,皆离也。凡收转神识,静而中涵者,皆坎也。七窍以外走者为离,七窍之内返者为坎。一阴主于逐色随声,一阳主于返闻收见。坎离即阴阳,阴阳即人命,人命即身心,身心即神气。一自敛息,精神不为境缘流转,即是真交。而寡言趺坐时,又无论矣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如若用卦象来讲明功理,那么但凡漏泄精神,流动而搏斗外物的,都属于离卦;但凡收转神识,静定而素养中心的,都属于坎卦。七窍中外走的是离卦;七窍内返的是坎卦。离卦中间那一阴爻,以追赶神气和声息为本职;坎卦中间那一阳爻,以收回听觉和视觉为本职。广义言之,坎离就是阴阳;阴阳就是人命,人命就是身心,身心就是神气。学谈的东谈主,一初始敛迹气味,他的精神就不再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流转。广义言之,就是也曾确凿的坎离相交了。何况寡言逍遥下来打坐,那天然更高一等了。
第12章 周天
【原文】
周天非以气作东,以心到为妙诀。若毕竟如何周天,是孕育也。无心而守,意外而行。仰不雅乎天,三百六十五度,刻刻变迁,而斗枢终古不移。吾心亦犹是也。心即斗枢,气即群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所谓周天,并不是以气为主体,而是以心到为妙诀。如若要问究竟怎样来扩展周天,那就等于揠苗孕育了。无心而守,意外而行,这就是周天的要领。
请全球仰望天际,那半球的苍穹被东谈主们永别为三百六十五度,日月星辰时时刻刻,不在天球上变换位置,关联词北极星这个斗枢,却终古不移。咱们的心亦然这么。那心好比斗枢,气好比群星,绕着斗枢在转。
【原文】
吾身之气,算作百骸,原是解析。不要十分遵守,于此试验识神,断除妄见,然后药生。药非有形之物,此性光也。而即先天之真气,然必于大定后方见,并无采法,言采者大谬矣。见之既久,心肠光明。天然心空漏尽,解脱尘海。若当天龙虎,明日水火,终成休想。吾昔受火龙真东谈主口诀如是,不知丹书所说,更如何也。
【译文】
咱们身上的气,在算作百骸当中,原是解析着的,真金不怕火功时也不要十分用劲。只须利用这血肉之躯,试验好识神,断除了妄见,真金不怕火丹的药于是就会产生。那药,并不是什么有形之物,而是性光;也就是先天的真气。他必须在寂寞大定以后才会出现。这种药并莫得什么采法,侈谈什么采法的东谈主,那就大错而特错了!
持久也出现了真气,心肠一派光明,天然会达到心空尘漏的田地,于是就能从尘海中解脱出来。如若你今天大谈“龙虎”,未来大谈“水火”,把功理挂在嘴里,不去实践,最终只可成为休想,我从前亲受火龙真东谈主(郑想远)的口诀,讲的就是这么。不知当今的养生丹书上是若何说?
【原文】
一日有一周天,一刻有一周天。坎离交处,等于一周。我之交,即天之回旋也。未能当下休歇,是以有交之时,即有不交之时。然天之回旋,未始少息。果能阴阳交泰,地面阳和,我之中宫正位,万物一时畅遂,即丹经沐浴法也,非大周天而何?此中火候,实实有大小不同,究竟无大小可别。到得功夫天然,不知坎离为何物,寰宇为多么,孰为交,孰为一周、两周,何处觅大小之分别耶?
【译文】
一天有一次周天,一刻也有一次周天。坎离相交之处,就是一周。我身中的坎离相交,也相当于苍穹的不停回旋。但是有相交之时,也就有不交之时。而苍穹的回旋,却莫得一刻罢手过。如若能作念到那样的阴阳交泰,达到地面阳和;这时,我的中宫居于正位,万物随着一时畅遂,这就是养生经典中所提的“沐浴法”。那不是大周天又是什么?这里头的火候,实实在在有大小的不同;但崇拜说来,却又莫得大小之分别。比及你功夫熟习天然,也不知到坎离是什么东西!寰宇是什么类别!什么叫相交?什么叫一周叫两周?又从何处去找那大与小的分别呢。
【原文】
总之,一身旋运难真。不真,见得极大亦小;真则一趟旋,寰宇万物,悉与之回旋,即在方寸处,极小亦为极大。故金丹火候,全要行归天然。不天然,寰宇自还寰宇,万物各归万物。若欲强之使合,终不可合。即如天时久旱,阴阳不和。乾坤未始一日不周,然终见得有几许不天然处。我能转运阴阳,调摄天然,一时云蒸雨降,草木酣适,江山畅通,纵有乖戾,亦觉顿释,此即大周天也。
【译文】
总之,身中的回旋运行,很难达到“真”的地步,不真,天然看起来很大,现实上照旧很小;而真,身内一趟旋,寰宇万物一皆随着回旋;即使在一方寸的场所运行,天然是很小了,现实上却是极大。是以,金丹的火候,全要尊循“天然”二字;不天然,寰宇照旧阿谁寰宇,万物照旧各自的万物,如若想硬行让它们揉合在一谈,却永恒也合不起来。比如天气干旱,阴阳分歧,但苍穹中的乾坤运行,未始不按周天规矩在运转;不过永恒认为有许多不天然的场所。如若咱们能转运阴阳,搭伙天然,云满天际,甘露下跌,草木都获取了充分湿润,江山也随之运行畅通,这时,即使有些不党羽的场所,也就认为很快烟消火灭,这就是大周天的道理。
【原文】
问活子时甚妙,必认定正子时,似着相?不着相,不指明正子时,何从而识活子时?既识得活子时,确然又有正子时。是一是二,非正非活,总要东谈主看得真。一真则无不正,无不活矣。见不得真,何者为活,何者为正耶?即如活子时,是不时见得的。毕竟到正子时,志气清朗,活子时愈觉发现。若未识得活的,且向正的时候验取,则正者现前,活者无不神妙矣。
【译文】
有东谈主问:活子时本来很妙。关联词你说必须先认定正子时,这不是着相了吗?
回话是:不着相,如若不指明正子时,又怎样来壮健活子时?既然壮健了活子时,毕竟还有那正子时的存在,它们是一是二,非正非活,总归要东谈主们看得清爽才行,看得真,就莫得不正,莫得不活了。如若看得不真,能弄了了哪个是活?哪个是正吗?提到活子时,那是不时都可能出现的,但在深夜阿谁正子时里,东谈主的意气毕竟清朗一些,活子时就显得愈加容易出现。如若莫得发现度日子时,暂且不错在正的时候去恭候、去求取;当正子时显到来时,那活子时也无不显其神妙了。
第13章 劝世歌
【原文】
吾因度世丹衷热,不吝婆心并饶舌。
世尊亦为大人缘,直指存一火真可惜。
老君也患有吾身,传示谷神东谈主不识。
吾今略说寻真路,黄中通理载大易。
正位居体是玄关,子午中间堪定息。
光回祖窍万神安,药产川源一气出。
透幕变化有金光,一轮红曰常赫赫。
众东谈主错认坎离精,搬运心肾成间隔。
如何东谈主谈合天心,天若符兮谈自合。
放下万缘绝不起,此是先天真磨蹭。
太虚穆穆朕兆捐,人命关头忘意志。
意志忘后见本真,水清珠现玄难测。
无始烦障一朝空,玉清降下九龙册。
步霄汉兮登天阙,掌风霆兮驱轰隆。
凝想定息是初机,藏隐密地为常寂。
【译文】
吕祖《劝世歌》(释文)是:
我因度世心肠热,不吝匪面命之在饶舌。
如来佛也为了大人缘,直指存一火确实可惜;
老君说忧患由于有身,传示谷神但东谈主不识。
我当今讲细密真之路,《易》中“黄中通理”,
“正位居体”即玄关,子午中间不错定息。
光回到祖窍万神安,药产在川原一气出;
透过帏幕度化出金光,一轮红日频频耀日。
众东谈主把它错认为坎离精,搬运心肾反而违隔;
不如用东谈主谈来合天心,天若安妥谈自安妥。
放下万缘涓滴不起,这是先天的确凿磨蹭;
太虚穆穆莫得征兆,人命关头忘了意志。
意志忘后见了本真,水清珠现精巧难测。
无始的纳闷一朝空,玉清宫降下九龙册。
升上云端汉登上天阙,掌捏风浪驱赶轰隆。
总之,凝想定息是源流,藏隐到密地达到常寂。
【原文】
吾昔度张珍奴二词,皆有想法。
【译文】
我从前引度张珍奴时,曾给她写过两首词,其中含有功法想法。
“谈无巧妙,与你方儿一个;子后午前定息坐,夹脊双不雅昆仑过。这时得气力,想量我。”
“坎离震兑分子午,须认取自家宗祖。地雷回荡山头雨,带洗濯黄芽出土。捉得金精牢闭固,真金不怕火甲庚要生龙虎。待他问汝甚东谈主传?但说谈先生姓吕。”
【原文】
子后午前非时也,坎离耳。定息者,息息归根,中黄也。坐者,心不动也。夹脊者,非背上轮子,乃直透玉清大路也。双关者,此处有难言意。忘神守,而贵虚寂与无。所守,守此义也。液于是化,血于是成,尔后天于是返先天。气于是返神,神于是还虚,虚于是合谈,谈于是圆志,志于是满愿。诀不堪述,此处是也《太乙金华想法》是谈家修身养性的书,教东谈主无思无虑,作念一个有灵巧、有谈德的东谈主。为明清吕祖所作。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
吕洞宾
第01章 天心
【原文】
天然曰谈,谈无名相,一性汉典,一元神汉典,人命不可见寄之天光,天光不可见,寄之两目。古来仙真,以心传心,传一得一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天然,就是谈。谈没驰口头,莫得形象;只是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汉典。人命是看不见,也摸不着,只托福在天光上,天光亦然看不见,摸不着,只托福在两眼上。自古以来仙真传谈,都是以心传心,传授一代,凯旋一代。
【原文】
自太上见化,东华递传某,以及南北两宗,全真可为极盛,盛者盛其徒众,衰者衰于心传,以于今曰,滥泛极矣!凌替极矣!极则返,故蒙净明许祖,垂慈普度,特立教外神话之旨,接引上根。闻者千劫难逢,受者一时法会。皆当仰体许祖苦心,必于东谈主伦曰用间,立定脚跟,方可修真悟性。我今叨为度师,先以太乙金华想法发明,然后细为开说,
【译文】
自从太上点化东华,一直递传到我吕某,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,全真玄门可称谓极盛了;不过说是盛,盛在东谈主数雄伟;其实是衰,衰在心传息交,直致当天,确实泛滥到顶点,凌替到了顶点,周而复始。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悯恤普渡,建议教外神话的原则,来聘请根器非凡的东谈主,听谈者可算是千载难逢,学谈者可算一时机遇,全球都要体会许祖度东谈主的苦心,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庸待东谈主处世方面立定脚跟,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。我当今运气的担任度师,先教化一下“太乙金华想法”,以后再逐章细为先容。
【原文】
太乙者,无上之谓。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,非一超直入之旨。所传想法,直提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为妙。金华即光也,光是何色?取象于金华,亦秘一光字在内,是先天太乙之真气,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。回光之功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,天心居曰月中。
【译文】
所谓“太乙”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,一般真金不怕火功的法诀虽有许多种法,但都要借有为之术,以达无为之境,是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。而这里所传授的想法有些不同,一起原就径直建议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更为精巧。所谓“金华”也就是光。那光有什么神气?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。用这个名词,内涵包藏着一个“光”字在内,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。入药镜所说:“水乡铅,只一味”者,就是说这个。回光的功夫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。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(傍边眼)的中间。
【原文】
《黄庭经》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,尺宅面也,朝上寸田,非天心而何?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,玉京丹阙之奇,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。”儒曰:“虚中”;释曰:“灵台”;谈曰:“祖土”,曰:“黄庭”,曰:“玄关”,曰:“先天窍”。盖天心犹宅舍一般,光乃主东谈主翁也。故一趟光,满身之气皆上朝,如圣王建都立极,执财宝者万国;又如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遵从,各司其事。
【译文】
黄庭经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。”的话,那尺宅,指的是东谈主的面部;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,那不是指天心,又是指什么?这一方寸的场所,尽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,玉京丹阙之奇不雅,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,儒家称它为“虚中”;释家称它为“灵台”;谈家的称乎更多有“祖土”、“黄庭”、“玄关”、“先天窍”等等。原本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相通;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东谈主翁,是以只须一趟光,则满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,就像圣王建都建朝,万邦都持有财宝前来朝贺;又像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低头听命,各司其职。
【原文】
诸子只去回光,等于无上妙谛。光易动而难定,回之既久,此光凝结,即是天然法身,而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矣。《心印经》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只须扩展回光,就是无上妙谛。不过要稳重,那光易动而难定,回光一久,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天然法身,最终概况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。心印经所讲的“默朝天主,一纪飞升”者就是指此也。
【原文】
想法行去,别无求进之法,只在纯想于此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天非苍苍之天,即生身于乾宫是也。久之,天然身外有身。
金华即金丹,神明变化,各师于心,此种妙诀,虽不差毫末,然则甚活,全要明智,又须娴静,非极明智东谈主行不得,非极娴静东谈主守不得。
【译文】
扩展想法,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,只在纯想天心。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那天,并不是指蓝蓝的天,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(头顶)生成是也。乾为天,日久天长,天然就会身外有身。
金华也就是金丹,它的神明变化,随各东谈主的心而不同。这里面的妙诀,天然莫得涓滴差池,然则这功法却十分灵活。全靠明智,又要娴静。故不是最明智的东谈主不可扩展,不是最娴静的东谈主不可相持。
第02章 元神、识神
【原文】
寰宇视东谈主如蜉蝣,正途视寰宇亦泡影。惟元神真性,则超元全而上之。其精气则随寰宇而残害矣。然有元神在,即磨蹭也。生天生地皆由此矣。学东谈主但能看守元神,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此惟见性方可,所谓本来面容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寰宇看东谈主,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;而正途看寰宇,也像水中的泡影;它们存在的时代十分片晌。惟有东谈主类的元神真性,概况高出悠久的元会年代,更耐久的存在着。但东谈主们的精暖和,却随着寰宇而贪污残害,仍然不可持久。好在还有元神存在,它就是所谓“磨蹭”;寰宇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。因此,学谈的东谈主只须把元神看守住,就不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不过,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,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容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转世时,元神居方寸,而识神则居下心。底下血肉心,形如大桃,有肺以覆翼之,肝佐之,大小肠承之,假如一曰不食,心上便大不牢固,至闻惊而跳,闻怒而闷,见圆寂则悲,见好意思色则眩,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。问天心不可动乎?方寸中之真意,如何能动。到动时便不妙,然亦最妙,凡东谈主死时方动,此为不妙;最妙者,光已凝结为法身,渐渐通畅欲动矣,此千古不传之秘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从转世时期起,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场所,而识神却安住不才面的腹黑里,底下那颗血肉之心,步地像一只大桃子,有肺协遮掩着它,肝协依傍着它,大小肠相连着它。假如东谈主们一日不吃食品,心上就认为大哥不牢固。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,就蹦蹦的跳;听到震怒的信息,就沉沉的闷;见圆寂的情景,就感到切切伤悲;见到绝色的好意思女,就飘飘然昏眩起来。关联词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?如若要问:天心难谈不可动吗?回话是:方寸处的真意,怎样能动呢?如若它真动了,事情就不妙了,但却亦然最妙。一般东谈主死的时后天心才动,是以叫作念不妙;而最妙,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,渐渐通畅,它就见猎心喜。这些话关联词千古不传之秘语啊。
【原文】
下识心,如强藩悍将,欺天君暗弱,便遥执纪纲,久之太阿格外矣。今凝守元宫,如睿智之主在上,二目回光,如傍边大臣精心辅弼,内务既肃,天然一切奸雄,无不倒戈乞命矣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的下识心,就像专横霸谈的诸侯和军阀,耻辱上头君主零丁孤身一人,在外边遥执朝纲;久而久之,君臣的地位就会格外过来,发生篡权夺位的事。当今如若凝合神光照定元宫(天心),好比睿智的君主,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;两眼回光,好比傍边大臣精心参正,效果政事清朗,这时,天然一切奸贼乱贼,无不倒戈乞命了。
【原文】
丹谈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为无上之诀。精水云何?乃先天真一之气,神火即光也,意土即中宫天心也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译文】
养生正途是把精(属水)、神(属火)、意(属土)这三件,当作无上之宝。精水是什么?乃是先天真一之气。神火就是光。意土就是中宫天心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以意生身。身不啻七尺者为身也。盖身中有魄焉,魄附识而用,识依魄而生。魄阴也,识之体也。识不息,则长生永世,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。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。魂昼寓于目,夜舍于肝,寓目而视,舍肝而梦,梦者神游也。九天九地,一瞬历遍,觉则冥冥焉,渊渊焉,拘于形也,即拘于魄也。故回光是以真金不怕火魂,即是以保神,即是以制魄,即是以断识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身是由“意”产生出来的,这里所说的“身”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,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,魄附在“识”上而产生作用;识依在魄上得以生涯。魄是阴性的,是识的具体。如若识抵制交,那么放肆你存一火轮回几许次,魄一直存在着,只是随着变个形,搬个家汉典。惟有魂是藏神的时事,魂在白日安住在眼睛里,夜晚睡觉,就安住在肝里,在眼里时,使东谈主能看;在肝里时,使东谈主作念梦,梦就是神在浪荡。那怕九天九地,逐个刹那也不错走遍,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不铭刻了。那是受到形骸的幼稚,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。是以回光就是为了真金不怕火魂,为了保神,为了制魄,为了断识。
【原文】
古东谈主出世法,真金不怕火尽阴滓,以返纯乾,不过消魄全魂耳。回光者,消阴制魄之诀也,虽无返乾之功,止有回光之诀,光即乾也,回之即返之也。只守此法,天然精水弥散,神火发生,意土凝定,而圣胎可结矣。蜣螂转丸,而丸中生白,神注之纯功也。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,而吾天心休息处,注神于此,安得不生身乎。
【译文】
古东谈主修谈,主张真金不怕火尽阴性的渣滓,复返纯阳的田地,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汉典。咱们建议的回光功法,恰是消阴制魄的法门;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,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。所谓光就是乾阳;所谓回就是返还。只须相持这一功法精水天然弥散,神火天然发生,意土天然凝定,终末不错结成圣胎。请看蜣螂不息搓滚那泥团丸,而泥丸里尽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资,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。连粪团丸里都不错产卵、结胎、孵化、出壳;那么咱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,如若能麇集意念,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?
【原文】
一灵真性,既落乾宫。便分魂魄。魂在天心,阳也,轻清之气也,此自太虚得来,与太始同形。魄阴也,沉浊之气也,附于有形之凡心。魂好生,魄望死。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,即识神也。身后享血食,活则大苦,阴返阴也,物以类聚也。学东谈主真金不怕火尽阴魄,即为纯阳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们那种灵妙的真性,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,便分出了魂和魄。魂住在天心,属阳性,是一种轻清之气,来自雄伟的天际,与“太始”是合并类型。而魄属阴性,是一种沉浊之气,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。魂让东谈主求生,魄却让东谈主找死。一切好色、动气的坏习性,都是魄所把持的,那也就是“识神”。魄在东谈主死之后能享受血食,但东谈主谢世的时候它却很苦。其是以身后更乐,是因为从阴性复返到阴界,恰是物以类聚。学谈的东谈主如若能真金不怕火尽这种阴魄,天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。
第03章 回光守中
【原文】
回光之名何昉乎?昉之自文始真东谈主也。回光则寰宇阴阳之气无不凝,所谓精想者此也,纯气者此也,纯想者此也。初行此诀,乃有中似无。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无中似有。百日专功,光才真,方为神火。百日后,光中天然小数真阳,忽生黍珠,如配偶交合有胎,便当静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这个名词,始于何东谈主?始于文始真东谈主(关尹子)。回光的时候,则寰宇间阴阳之气无不凝合,所谓“精想”,所谓“纯气”讲的都是这回事。初始扩展这一个功诀时,是“有中似无”;日久功成,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,那就是“望风捕影”。要专心真金不怕火功一百天,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,那才是确凿的神火。在一百日之后,光天然会凝合;东谈主身中的小数真阳,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,就像配偶交合会怀孕相通,此时必须安心肠去恭候。光的回法,以及回的进度,就是东谈主们常说的“火侯”。
【原文】
夫元化之中,有阳光为把持,有形者为日,在东谈主为目,透露神识,莫此甚顺也。故金华之谈,全用逆法。回光者,非回一身之精华,直回造化之真气,非止一时之妄念,直空千劫之轮回。故一息当一年,东谈主间时刻也,一息当百年,九途永夜也。凡东谈主自的一声之后,逐境顺生,至老未始逆视,阳气衰灭,等于九幽之界。故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。纯情即堕”。学东谈主想少情多,陶醉下谈。惟谛不雅息静,便成正觉,用逆法也。《阴符经》云:“机在目”。《黄帝素问》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。皆上注于空窍是也。”得此一节,长生者在兹,超升者亦在兹矣。此是贯彻三教技术。
【译文】
在开阔的造化之中,有阳性的光在作为把持。有形骸的就是太阳;在东谈主身中就是两眼,通过见解透露神识出去,那就是最顺当。是以金华功法,就不可让它顺当,而是聘请一种逆法。
要知谈回光不仅是复返一身的精华,而且是复返造化中的真气;不仅是制止一时之休想,亦然解脱了千劫之轮回。是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一年,就是东谈主间的时刻;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百年,那就是阴曹鬼门关的漫漫永夜。
东谈主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降生出世,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,一直到老,从来不曾逆视过。阳性的气逐渐衰微,渐渐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。是以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纯情即堕”,你们学谈的东谈主原是“想”少“情”多,因而陶醉不才谈之中,惟有内不雅于息静,才能成为正觉,这里用的恰是那种逆法。在试验中眼睛最为紧迫。阴符经云:“机在目。”黄帝素问也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,皆上注于空窍。”都在强调这个。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,长生之方就依靠它,飞升之术亦然依靠它。这是解析了儒、释、谈三教的功夫道理。
【原文】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江平地面,日月照临,无非此光,故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运转,亦无非此光,是以亦不在身外。寰宇之光华,布满大千,一身之光华,亦自漫天彻地。是以一趟光,寰宇江山一切皆回矣。
【译文】
光并不在身中,但也不在身外。请看江平地面,日蟾光华映照着它们,是以光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,亦无一不依靠此光,是以它也并不在身外。寰宇的光华,布满了大千世界;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漫天掩地。因此只须你一趟光,那江平地面,一切事物也随着回光了。
【原文】
东谈主之精华,上注于目,此东谈主身之大重要也。子辈想之,一日不静坐,此光流转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静坐,万劫千生,从此了彻。万法归于静,真不可想议,此妙谛也。然技术下手,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总以不间隔为妙。技术永恒则一。但其间心里少见,要归于天际海阔,万法如如,方为笔直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的精华是朝上凝集在眼睛中的,这关联词东谈主身上一大重要。你们想一想,假如一天不静坐,那光随视觉而流转,能有个完吗?如若能抽出一会儿的时代来静坐,即使是万劫千生,在其中也能了彻。万法终归于静,这一条是真不可想议呵!这确实最精巧的道理。然则入辖下手真金不怕火功,照旧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最紧迫的一条是要不间隔的真金不怕火为妙。功夫永恒是一贯的,不过在真金不怕火功历程中,却心里少见,只可由个东谈主去体会了,总之要达到掳掠一空,万法如如这种田地,才算是初学笔直。
【原文】
圣圣相传,不离倒映。孔云:“致知”;释曰:“不雅心”;老云:“内不雅”,皆此法也。但倒映二字,东谈主东谈主能言,不可笔直,未识二字之义耳。反者,自知觉之心,反乎形神末兆之初,则吾六尺之中,反求个寰宇末生之体,今东谈主但一、二时中间静坐,反顾己私,便云倒映,安获取头!
【译文】
自古以来,圣师世代相传,从未离开“倒映”这一说。孔子云:“致知”,释迦号:“不雅心”,老子云:“内不雅”,皆是指此一法也。但是“倒映”这二个字,东谈主东谈主都会说,却多量不可作念到初学笔直;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确凿函义。“反”者,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,复返到我方形骸和精神还未酿成的那种阶段去;也就是在我方六尺之躯当中,反求阿谁寰宇尚未酿成过去的骨子,是个什么式样。当今学谈的东谈主,只知谈每天静坐一二小时,反想一下我方种种的行为,便说作念到了“返照”,那岂肯叫绝对呢?
【原文】
佛谈二祖,教东谈主看鼻尖者,非谓着念于鼻端也。亦非谓眼不雅鼻端,念又注中黄也。眼之所至,心亦至焉,何能一上而一下也,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。此皆误指而为月。毕竟如何?
【译文】
佛谈二教的教祖,叫东谈主静坐时不雅看鼻尖,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麇集在那鼻端那里;也不是让你把眼不雅盯着鼻端,而意念又麇集在中黄部位。因为眼睛所到之处,情意也随着到此处;心所到之处,气也随着到了。这若何能一上又一下?又若何能忽上忽下?照这种领悟法,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“认指为月”的妙谕了,什么是“认指为月”,就是说有东谈主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东谈主看,那东谈主没看月亮,只看着他的手指。回反正传,那么究竟要若何办才好?
【原文】
曰鼻端二字最妙,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。初不在鼻上,盖以翻开眼,则视远,而不见鼻矣;太闭眼,则眼合,亦不见鼻矣。翻开失以外走,易于缭乱,太闭失之内驰,易于昏沉,惟垂帘得中,正巧望见鼻端,故取以为准。只是垂帘正巧,任彼光天然透入,不劳你打针与不打针。
【译文】
我说就是这“鼻端”二字最妙!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模范,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头,因为静坐时,眼睛开得太大,就看得过远,于是看不见鼻子了。眼睛闭得偏执,就等于合上了眼,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。太开的波折,是眼睛外走,容易产生缭乱现象;太闭的波折,是见解内驰,容易产生昏沉现象。惟有眼垂帘得适中,正巧能望见鼻顶端,最为得当,是以取鼻端以为模范。这只是让你垂帘的作念到恰到好之处,使光天然透入,无需你主动打针或不打针。
【原文】
看鼻端,只于当先入静处举眼一视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如泥水匠东谈主用线一般,彼自起手一挂,便依了作念上去,不单管把线看也。
【译文】
眼睛看鼻端,只是在当先将近入静时,举目一视,定个准则,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。好比泥水匠东谈主砌墙挂线一般,他把线挂起来,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,并不需要一边在砌,一边总是稳重去看线。
【原文】
止不雅是佛法,原不秘的。以两目谛不雅鼻礼貌身安坐,系心于缘中,谈言中黄不必言头中,但于两眉中间,皆平处牵记便了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牵记两眉中间,光天然透入,不必着意于中宫也,此数语已括尽要旨。其余入静出静前后,以下止不雅书印证可也。
【译文】
止不雅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,并莫得什么精巧。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不雅看鼻尖,然后正身安坐,把心关系在“缘中”部位。佛家言“缘中”,就是谈家所说的“中黄”合并道理。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。初学的东谈主,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眸子皆平之处,关系意念就不错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在两眼皆平处关系意念,那光就会天然则然的透入,并不必要将意念麇集在中黄部位。我这几句话,也曾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,其余入静、出静前后应稳重事项,全球不错参考隋代智顗群众所着的《小止不雅书》印证。
【原文】
缘中二字极妙。中无不在,遍大千皆在里许,聊指造化之机,缘此初学耳。缘者缘此为端倪,非有定着也,此二字之义,活甚妙甚。
【译文】
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!无所不在是为“中”;通盘大千世界都不错包括在里面,聊以指令造化之机,必须缘着这条路初学。是以“缘”字,就是“缘”着这一谈点来开端,来萌芽,不是叫你定定地去登攀着它,此二字的意旨,确实太活了,太妙了!
【原文】
止不雅二字,原离不得,即定慧也。以后凡念起时,不要仍旧兀坐。当究此念在何处,从何起,从何灭,反复推究,了不可得,即见此念起处也。不要又讨过起处,觅心了不可得。吾与汝宽解竟,此是正不雅,反此者,名为邪不雅。如是不可得已,即仍旧绵绵去止,而继之以不雅,不雅而继之以止,是定慧双修,此为回光。回者止也,光者不雅也。止而不不雅,名为有回而无光,不雅而不啻,名为有光而无回,志之。
【译文】
“止”和“不雅”这二个字,原是离不开的,那也就是“定”和“慧”也。以后全球在静坐时,如若有染念出面前,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,不错找一找这个念头出当今何处?从何而起?又从何而灭?反复细密,一直悲伤追不出效果来,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。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,最安妥是达到所谓“觅心了不可得,吾与汝宽解竟。”这种进度,像这么才是正不雅,若不是这么,就不是正不雅,叫作念“邪不雅”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,以后,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,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,接着又去不雅它,不雅到合适的进度,就再去止住那不雅的念头,这种功法,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,也就是我前边所讲的回光。回者就是止;光者就是不雅。止而不不雅,称为有回无光;不雅而不啻,称为有光无回。请全球务必记取这小数。
第04章 回光调息
【原文】
想法只须纯心行去,不求验而验自至。不详初机病痛,昏沉缭乱,二种尽之。却此有机窍,无过寄心于息,息者自心也。自心为息,心一动,而即有气,气同意之化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“想法”只须专心扩展去作念,不求验而效验自来,大致说,初学静坐的东谈主,不过乎有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。要颐养这种差错的步骤,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头,“息”者这个字,由“自”“心”两字组成,是以说“自心为息”的确,心一动,就有了气味,气味本是心所化出。
【原文】
吾东谈主念至速,雾顷一妄念,即一呼吸应之。故内呼吸与外呼吸,如声响之相随,一日有几万息,即有几万妄念。神明漏尽,如木稿灰死矣。然则欲无念乎,不可无念也,欲无息乎,不可无息也。莫若即其病而为药,则心息相依是已。故回光兼之以调息,此法全用耳光。一是眼神,一是耳光。眼神者,外日月交光也,耳光者,内日月交精也。然精即光之凝定处,同出而异名也。故明智总一灵光汉典。
【译文】
咱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,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,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,念头是内呼吸,气味是外呼吸,就像声波和音响相通的相随相应,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,就有几万个妄念,像这么下去,东谈主的精神就会破钞,最终成为朽木死灰。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?那不行,莫得念头是作念不到的,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相通,那明明是作念不到的事。不如就这个病,下这个药,将心和息牢牢依靠在一谈。用这种步骤来统一它们。是以在回光时,同期也要调息,调息功法全用耳光。回光是用眼睛,而调息则用耳光;见解在外,相当于日月交光。耳光在内,想当于日月交精。那精就是光的凝定情状,现实上是同出而异名。东谈主的聪和明,一言以蔽之只是一灵光汉典。
【原文】
坐时用目垂帘后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然竟放下,又恐不可,即存心于听息。息之收支,不可使耳闻,听惟听其无声也。一有声,便粗浮而不入细,即耐性轻幽微微些,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之,忽然微者速断,此则真息现前,而心体可识矣。盖心笃定息细,心一则动气也,息笃定心细,气一则动心也。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,亦以心无处脱手,故缘气为之端倪,所谓纯气之守也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,先将两眼垂帘后,定个准则,然后将万虑放下。但就这么放下,只怕也作念不到。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声息。负气味的收支,不可让耳朵听到。听是听其无声,一有了声,那就说明气味粗浮,还未入细;必须耐性的把呼吸再放幽微一些,静细一些,照这么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而久之,忽然连那轻细的气味也瞬息断了。其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,心的本来面容就能觉察到了。因为心一细,气味也会随着细;只须意念专一,就不错调动真气,呼吸一细,心也会随着细,只须气味专一,就不错调动心神。古东谈主主张在定心之前,先要养气;亦然关于情意无处入辖下手;是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,这就是所谓“纯气之守”。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动字,动者以陈迹牵动言,即制字之别称也。即不错奔趋使之动,独不不错纯静使之宁乎。此大圣东谈主,视心气之交,而善立方便,以惠后东谈主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调“动”的意旨。动,拿陈迹牵动来作念比方,那就是“掣”字的别称。物体不错用陈迹拉着跑,使它动起来;心神难谈就不不错用纯静来使它清闲下来吗!这是大圣东谈主不雅察到心暖和的交互关系,总结出来的便捷步骤,用以惠赐后东谈主。
【原文】
丹书云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”,此要诀也。盖鸡之是以能生卵者,以暖气也。暖气止能温其壳,不可入其中,则以心引气入,其听也,一心注焉,心入则气入,得暖气而生矣。故母鸡虽偶然出外,而常作侧耳势,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。神之所注,未始少间,即暖气亦日夜连接,而神活矣。神谢世,由其心之先死也。东谈主能点燃,元神活矣。点燃非枯稿之谓,乃专一不二之谓也。
【译文】
养生书上说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,”这是一句妙诀。你看母鸡孵蛋,用的是暖气,但那暖气只可去暖蛋壳,而不可贯入蛋中;惟有效心来把暖气引进去。母鸡抱蛋时专心的听,一心专注,心插手蛋内,气也随着插手,蛋获取了暖气,于是发育出小鸡。母鸡孵蛋时期,偶然也出外走走,不过它频频作侧耳而听的姿势,心神照旧专注在蛋上,一直莫得间隔,于是神就活了。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。东谈主如若先能点燃,元神也就会活。但这里所讲的点燃,不是使心枯槁而死,乃是使心专一不分。
【原文】
佛云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”心易走,即以气纯之,气易粗,即以心细之,如斯而焉有不定者乎。
【译文】
佛家常说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,”心容易走,就用气来清闲它;气容易粗,就尽心来轻细它。照这么办,还会有东当耳边风的情况吗。
【原文】
不详昏沉、缭乱二病,只须静功,日日连接,自有大休息处。若不静坐时,虽有缭乱,亦不自知。既知缭乱,即是却缭乱之机也。昏沉而不知,与昏沉而知,相去奚啻沉!不知之昏沉,真昏沉也。知之昏沉,非全昏沉也,清朗在是矣。
【译文】
大体上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,只须静功功夫每天不间隔,天然会有很大的改善。如若不去静坐,天然一直存在着缭乱,我方也不知谈。当今知谈有缭乱这种差错存在,那就是甩掉缭乱的开端了。昏沉而不自发,与昏沉而我方能发觉,两种比较,何只相去沉!不被发觉的昏沉,才是确凿的昏沉;知谈我方在昏沉,还不是完全昏沉,因为其中还有了了明白在里边。
【原文】
缭乱者,神驰也,昏沉者,神未清也,缭乱易治,而昏沉难医。譬之病焉,有痛有痒者,药之可也,昏沉则麻痹不仁之症也。散者不错收之,乱者不错整之,若昏沉,则蠢蠢焉,冥冥焉。缭乱尚有方所,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。缭乱尚有魂在,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。
【译文】
缭乱是神在游动,昏沉是神不了了。缭乱易治,昏沉难医。好比生病相通,有痛的,有痒的,片言只字就不错把它治好;而昏沉好比是麻痹不仁的症候,不大好治。散的不错收拢;乱的不错去整理;而昏沉则是蠢蠢然、冥冥然的,真不好下手。缭乱还有个田地,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把持。不像缭乱前锋有魂在,而昏沉时,则纯是阴气为主。
【原文】
静坐时欲睡去,等于昏沉。却昏沉,只在调息,息即口鼻收支之息,虽非真息,而真息之收支,亦于此寄焉。凡坐须要静心纯气,心因何静,用在息上。息之收支,惟心自知,不可使耳闻,不闻则细,笃定清,闻则气粗,粗则浊,浊则昏沉而欲睡,天然之理也。天然心用在息上,又善要会用,亦是毋庸之用,只须微微照听可耳。此句有微义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昏头昏脑,那就是昏沉的差错来到了。甩掉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,息就是口呼鼻吸,收支之气,天然不是真息,但真息的收支,却托福在这一呼一吸上头。静坐时,先要静心纯气。心怎样静?用在息上,息的收支,惟有心情明白,不可让耳朵所听见。听不见,息就细,息一细,气就清。听得见,息就粗,息一粗,气就浊。气浊天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,这是很天然的道理。不过把心用在息上,又要善于诓骗,那是一种毋庸之用,不要过于崇拜,只须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。
【原文】
何谓照?即见解自照。目惟内视而不过视,不过视而惺然者,即内视也,非实有内视。何谓听?即耳光自听,耳惟内听而不过听,不过听而惺然者,即内听也,非实有内听。听者听其无声,视者视其无形。目不过视,耳不过听,则闭而欲内驰。惟内视内听,则既不过走,又不内驰。而中不昏沉矣,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。
【译文】
怎样去照?是用见解自照。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;眼睛不过视,天然就是内视。并非确凿有一种内视步骤。怎样去听?就是用耳光自听,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,听是听其无声,视是视其无形;只是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,耳不向外听,心神会因阻塞住了而想内驰;惟有作念到内视、内听,于是心神既不可外走,又不可内驰;处在中间,那就不会昏沉了。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步骤。
【原文】
昏沉欲睡,即起漫衍,神清再坐。早晨有暇,坐一蛀香为妙。过午东谈主事多扰,易落昏沉,然亦不必截止一蛀香,只须诸缘放下,静坐移时,久久便有入头,不落昏熟睡者。
【译文】
实在昏沉欲睡,就不要拼凑去坐,应当起来漫衍一下,等神清之后再坐。早晨起来有空,静坐一柱香的时代为最妙。过了中午,东谈主事多扰,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,但也不必截止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代;只须把多样染念职守放下,高质料的静坐移时,久而久之就会有所高出,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。
第05章 回光差谬
【原文】
诸子技术,渐渐熟习,然枯木岩前杂沓多,正要细细开示。此中音书,身到方知,吾今则不错言矣。吾宗与禅宗不同,有一步一步证验,请先言其辞别处,然后再言证验。想法将行之际,予作方便,勿多尽心,放教活泼泼地,令气和心适,然后入静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诸君当今的功夫渐渐熟习了。不够俗语说:“枯木岩前错路多”,我还要细细的给全球发达一下,这里边的音书,确实身到方知,但当今我不错对全球详备讲了。我谈家功法与禅学不同,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。请允许我先讲互异之处,然后再谈效验。在将要扩展“想法”功法的时候,事前要作好准备,不要多尽心,使心神活活泼泼地,让气味和平,心神恬适,然后再静坐。
【原文】
静时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无事中里,所谓无记空也。万缘放下之中,惺惺自如也。又不不错意兴承当,凡大崇拜,即易有此。非言不宜崇拜,但真音书,在若有若无之间,以特意意外得之可也。惺惺不昧之中,放下自如也。又不可堕于蕴界,所谓蕴界者,乃五阴魔用事。
【译文】
入静时,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,在放下一切嗅觉和想虑当中,心神依然要和平时相通的清醒;但又不可饶有兴味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。在清醒而不糊涂之中,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;然又不可任其所为,以致陷入蕴界。所谓“蕴界”是指色(形象)、受(嗅觉)、想(意象)、行(意志)、识(意志),五种阴魔的行为。
【原文】
如一般入定,而稿木死灰之意多,地面阳春之意少,此则落于阴界,其气冷,其息沉,且有许多寒衰风景,久之便堕木石。又不可随于万缘,如一入静,而无端众绪忽至,欲却之不可,随之反觉顺适,此名主为奴役,久之落于色欲界。上者生天,下者生狸奴中,若狐仙是也。彼在名山中,亦自受用,风月花果,舆树瑶草,三五百年受用去,多至数千岁,然报尽还生诸趣中。此数者,皆差路也。差路既知,然后可求证验。
【译文】
有些学谈者在入定的时候,朽木死灰的风景多,地面阳春的风景少,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,他的气是冷的,他的息是沉的,里面还有许多寒衰风景,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。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。但又不可伴随万缘。如若在静坐时,莫名其妙乡多样想绪纷繁降临,甩掉它们又甩掉不掉;听凭它们南来北往,反而认为顺当欢悦;这种情况叫作念“主为奴役”。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。气运好的照旧作念东谈主,气运不好的就下生作念了哺乳动物,比如说成了狐仙。狐仙它在名山之中,也还算是享福。那些风月花果,奇树异草,三五百年尽它享用,寿命长的不错到几千年。但到头来,照旧要插手存一火轮回,回到纳闷的世界里来。以上说的几种,都是差路也。知谈了差路,然后就不错谈到效验了。
第06章 回光证验
【原文】
证验亦多,不不错小根抠门承当,必想度尽众生,不不错轻心慢心承当,必须请事斯语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的证验也多,这不不错小根、抠门来对待,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胸宇;更不不错用轻心、慢心来对待,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扩展。
【原文】
静中绵绵连接,形貌悦豫,如醉如浴,此为遍体阳和,金华乍吐也。既而万颧俱寂,皓月中天,觉地面俱是光明田地,此为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也。既而遍体充实,不畏饱经世故,东谈主当之兴味索然者,我遇之精神更旺,黄金起屋,白玉为台;世间贪污之物,我以真气呵之立生;红血为乳,七尺肉团,无非金宝,此则金华大凝也。
【译文】
入静中间嗅觉到绵绵而不间隔,形貌隆盛,心神欢悦,好象处在微醉之中,沐浴之后;这就是遍体阳和,金华初露的璀璨。随后又认为万籁无声,一轮皓月升到中天,地面皆备成为光明世界;这就是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的璀璨。随后又嗅觉到全身至极的充实,有不畏饱经世故的气概,别东谈主感到兴未索然的事,我际遇了却精神更旺;就像用黄金建屋,用白玉筑台,世间上贪污的东西,我用真气来呵它,它坐窝就收复期望;红血变成了乳汁。我这七尺血肉之躯,似乎全是金宝所组成的,有了这种璀璨,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。
【原文】
第一段,是应《无量寿经不雅》云:“日落洪流,行树法象。”日落者,从模糊立基,磨蹭也。上善若水,清而无暇,此即太极把持,出震之帝也。震为木,故以行树象焉。七重行树,七窍光明也。西北乾方,移一位为坎,日落洪流,乾坎之象。坎为子方,冬至雷在地中,蒙眬隆隆,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,行树之象也,余可类推矣。
【译文】
第一段效验,正如佛家《无量寿经不雅》条目不雅想的“日落”“洪流”“行树”等种种初期“法象”。日落风景,璀璨着模糊之中,由磨蹭打下基础。洪流风景,安妥“老子”所说的“上善若水”,清洁无瑕,那就是由磨蹭进化成的太极把持,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“帝出乎震”。震在八卦中属木,是以又用“行树”来作为表象。经中所说的“七重行树”,璀璨的七窍光明。
【原文】
第二段,即肇基于此,地面为冰,琉璃宝地,光明渐渐凝矣。是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,金性即现,非佛而何,佛者大觉金仙也。此大段证验耳。
【译文】
第二段效验,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。不雅想地面变成冰雪世界,化为琉璃宝地,光明逐渐凝合;于是以后不雅想的风景中,就出现了篷台,而继之出现了诸佛。金性显露,那不就是佛吗?“佛”是译音,本就是“大觉金仙”。上头所讲的是通盘功法修皆中大段的效验。
【原文】
当今证验,可考有三:
一则坐去,神入谷中,绅士语言,如隔里许,逐个明了,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,未始不闻,我未始一闻,此为神在谷中,随时不错自验;
【译文】
当前全球概况印证的效验,大致有三种:
一种是入静之后,神插手谷中,听到外边有东谈主语言,声息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,但又了了而明了;那声息进中听饱读,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,未始听不见;但又未始能听得见。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,全球随时不错体验到。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眼神腾腾,满前皆白,如在云中,开眼觅身,无从觅视,此为虚室生白,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也;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见解腾腾散开,前边一派白色,就像在云彩当中,即使睁开眼去看我方的形骸,也无从看见,这种现象称为“虚室生白”,那是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的风景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肉身氤氲,如绵如玉,坐中若留不住,而腾腾上浮,此为神归顶天,久之上涨不错立待。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身材温情和软,又像棉花,又像碧玉,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,有腾腾上浮的嗅觉。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;久而久之,形骸的起飞是不错终结的。
【原文】
此三者,皆当今可验者也。然亦是说不尽的,随东谈主根器,各现殊胜。如《摩诃止不雅》中所云:“善根发相是也。”此事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,须我方靠得住方真。
【译文】
这三种,都是当今可考据的风景。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,随各东谈主的素养不同,而产生多样不同妙景。正如《止不雅书》所列举的那种:“善根发相,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”。总之一句话,必须我方靠得住,那才是清爽。
【原文】
先天一气,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,一气若得,丹亦立成,此一粒真黍珠也。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。有不时之先天,一粒是也,有统体之先天,一粒乃至无量是也。一粒有一粒力量,此要我方胆大,为第一义。
【译文】
先天一气,不错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。找到了先天一气,丹也就不错真金不怕火成。这关联词一粒确凿的黍珠。正如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》所说“一粒复一粒,从微而至着。”先天,也有阶段性的先天,就是上头所讲的“一粒”;也有举座性的先天,就是从一粒乃至无尽粒。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。最紧迫的第一义,是必须我方决心大。
第07章 回光活法
【原文】
回光循循然行去,不要废弃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。”
子以正念治事,即光不为物转,光即自回。此不时无相之回光也,尚可行之。而况有确凿着相回光乎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扩展,也不要影响我方的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”。你们在日常生活顶用正念行事,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迁移。遇事以正确格调对待,光随时不错复返,这叫作念不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。
【原文】
日用间,能刻刻随事返照,不着一毫东谈主我相,等于遍地回光,此第一妙用。早晨能遣尽诸缘,静坐一、二时最妙。凡应事接物,只用返照法,便无一刻间隔。如斯行之,三月两月,天上诸真,必来印证矣。
【译文】
日常生活中,概况不时处处作念返照功夫,又不着东谈主相,又不着我相,一点一毫也不耿耿在心,那就是等于遍地随时在回光,这才是“想法”的第一妙用。
早晨起来,撤销多样干涉,静坐一二个小时,那就是最妙。不过,就在平时的一切待东谈主接物行为中,教训返照法,概况作念到莫得一刻间隔;照此扩展之两月、三月,也会感动天上仙真,来与你印证了。
第08章 纵容诀
【原文】
玉清留住纵容诀。四字凝想入气穴。
六月俄看白雪飞。三更又见乌轮赫。
水中吹起藉巽风。天上游归食坤德。
更有一句玄中玄。无何有之乡是真宅。
【译文】
太始天尊留住了一种概况让东谈主达到纵容田地的修皆诀要,四字凝想入气穴;
通过凝想将先天的元神(精神的高级次部分)与后天的气味相讨好,何况带领入特定的气穴(如丹田、泥丸宫等紧迫穴位)
修皆者在深度冥想、气功修皆或者精神麇集的情状下所产生的幻觉或者内心的感悟。
通过调度呼吸(风可璀璨呼吸之气)和诓骗水的意象所代表的内在能量流动,来达到身心的均衡和调解。
通过冥想、禅定等方式将意志晋升到高远的田地(天上游归),然后在追念现实生活中,践行地面般的包容、和蔼和忘我奉献的品德(食坤德)。
修行者不要吹法螺于已有的设置和领悟,要不息高出自我,深入探索内心的奥秘。
当修行者达到一定的田地时,会发现确凿的安宁和吹法螺并不在于外皮的物资世界,而是在内心的深处。通过修行,东谈主们不错解脱对外皮物资的依赖和执着,追念到内心的本真情状,找到确凿属于我方的精神家园。在这个田地中,东谈主们概况高出平凡的纳闷和困扰,体验到一种深切的内快慰心和目田。
【原文】
律诗一首,玄奥已尽。正途之要,不过无为而为四宇。惟无为,故不滞方所形象,惟无为而为,故不堕顽空死虚。作用不过一中,而枢机全在二目,二目者,斗柄也,搭救造化,转运阴阳,其大药则永恒一水中金,即水乡铅汉典,绪言回光,乃指点初机,从外以制内,即辅以得主。此为中、下之士,修下二关,以透上一关者也。今端倪渐明,机括渐熟,天不爱谈。直泄无上想法,诸子秘之秘之,勉之勉之!
【译文】
我这一首律诗,也曾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。正途的要领,不过乎“无为而为”四个字。惟有无为,才不凝滞在鸿沟和形象之上;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,才不致陷入顽空死虚之中。其中的作用不过乎一个“中”字;而枢机全在两眼。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相通。造化的搭救,阴阳的转运,皆备靠着它。而大药,永恒只是一“水中金”这一味。前边所讲的回光功法,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东谈主,从外部来限定里面,用臣佐来保证帝王。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,来透入上头那一关建议的功法。当今修行谈路逐渐爽气,功法重要已渐渐熟习。上天不恻隐那荒芜的谈法,让我径直袒走漏那空前绝后的想法。你们诸君要崇拜啊!辛苦啊!
【原文】
夫回光其总名耳。技术进一层,则光华盛一番,回法更妙一番。前者由外制内,今则居中御外。前者即辅相主,今则奉主宣献,面容一大格外矣。法子欲入静,先调摄身心,牢固安和,放下万缘,赤身赤身。天心正位于中,然后两目垂帘,如奉圣旨,以召大臣,孰敢不遵。次以二目内照坎宫,光华所到,真阳即出以应之。
【译文】
回光,是功法的总称号。但功夫上进一层,则光华也汜博一番,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。前边功法是由外部而限定里面,当今功法例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;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前边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帝王,而当今功法例是奉帝王圣旨来发号布令,面容完全是一大格外。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,起原要调身调心,使它牢固安和,接着放下万缘,涓滴莫得挂念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,然后两眼垂帘,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,谁敢不尊?接着就用两眼的眼神内照坎宫(丹田),光华所到之处,真阳就会出来应接。
【原文】
不随物生,阴气即住,而光华注照,则纯阳也。同类必亲,故坎阳上腾,非坎阳也,仍是乾阳应乾阳耳。二物一遇,便纽结不散,絪缊行为,倏来倏去,倏浮倏沉,我方元宫中,恍若太虚无量,遍身轻妙欲腾,所谓云满千山也。次刚交游无踪,浮沉无辨,脉住气停,此则真交媾矣,所谓月涵万水也。俟其冥冥中,忽然天心一动,此则一阳来复,活子时也。然则此中音书要细说,
【译文】
八卦中的离,外部是阳而里面是阴。它的骨子原是乾卦,一个阴爻插手里面,却成为主东谈主。于是随物而生心,顺出而流转。当今回光内照,不随物而生心,那阴气就受到了限定;同期由于光华的打针,渐渐变成了纯阳。又因同类相亲,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朝上涨腾。这一阳爻原非坎阳,现实上亦然乾阳,是以,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。这二件物体再会,就是纽结不散,氤氲行为,忽来忽往,忽浮忽沉。这时我方元宫之中(指胸腹腔),犹如天际那样广阔盛大,全身轻妙无比,飘飘然好象要上涨,这就是所谓“云满千山”。接着,那气机交游无踪,浮沉无迹,忽然脉也停住了,气味也停了。这种情状在养生书中称为“坎离交媾”;这就是所谓“月涵万水”。比及在那杳杳冥冥之中,忽然天心一动,这就是一阳来复,活子时出现了。但这里面的音书还要细说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一视一听,耳目逐物而动,物去则已,此之动静,全是民庶,而天君反随之役,是尝与鬼居矣。今则一动一静,皆与东谈主居,天君乃真东谈主也。彼动即与之俱动,动则天根;静则与之俱静,静则月窟;静动无端,亦与之为静动无端;休息高下,亦与之为休息高下,所谓天根月窟闲交游也。
【译文】
一般东谈主用眼睛去看,用耳朵去听,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,外物走了,看和听的行为也终结了。这里头的动静,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就业,而上头的皇帝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相通。这么下去,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谈了。当今咱们真金不怕火功的东谈主,一动一静,不是跟鬼在一谈,而是跟东谈主在一谈。那东谈主,就是真东谈主,就是我方身中的皇帝。皇帝一动,底下的臣民一皆随着动;这种动就称为“天根”。皇帝一静,底下臣民也一皆随着静;这种静就称为“月窟”。皇帝动静无端,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;皇帝休息高下,臣民们也随着休息高下;这就是所谓“天根月窟闲交游”。
【原文】
天快慰祥,动违其时,则失之嫩;天心已动,尔后动以应之,则失之老;天心一动,即以真意上涨乾宫,而神光视顶,为诱掖焉,此动而适时者也。天心既升乾顶,游扬自得,忽而欲寂,急以真意引入黄庭,而眼神视中黄神室焉,既而欲寂者,一念不生矣。视内者,忽忘其视矣,尔时身心,便当一场大放,万缘泯迹,即我之神室炉鼎,亦不知在何所,欲觅己身,了不可得,此为天入地中,众妙归根之时也,即此等于凝想入气穴。
【译文】
天心处在安祥之中,气纯真得过早,火侯就失之太嫩;天心也曾在动,那气机在背面才动,火侯就失之太老。正确的方式,是天心一动,坐窝用真意诱掖气机向乾宫(头顶)上涨,两眼的神光也扫视顶部作为带领,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。皇帝也曾上涨到乾宫,正在游扬自得时,忽然那通顺似乎要罢辖下来;这时应当马上用真意带领他下跌到黄庭部位(中丹田),而见解内视那“心后关前”的中黄神室。接着,气机通顺又要罢手,那是一念不生的效果。这时见解向内扫视的意念,也忽然遗忘了,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,万感千念一时泯灭;我方神室中真金不怕火丹的炉鼎(鼎指着中丹田,炉指着下丹田),也不知谈放在什么场所,甚而连我方的形骸在什么场所,也找它不到。如若插手这种田地,就叫作“天入地中”,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。到了这一阶段,才是所谓“凝想入气穴。”
【原文】
夫一趟光也,始而散者欲敛,六用不行,此为素养本原,添油接命也。既而敛者,天然酣畅,不费纤毫之力,此为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也。既而影响俱灭,寂寞大定,此为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也。一节中具有三节,一节中具有九节,俱是后日阐明。
【译文】
按照回光功法顺次来印证,在扩展回光的时候,初始那光像一盘散沙,自后逐渐有了敛迹的趋势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种功能,好象都要罢手运行了,这就是“素养本源,添油接命”一节功法。接着敛迹起来的光,天然则然的牢固悠游,不费涓滴气力,这就是“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”一节功法。接着,一切影响逐渐消散,插手寂寞大定的情状,这就是“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”的一节功法。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,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,比及以后再向全球仔细讲明。
【原文】
今以一节中,具三节言之,当其素养而初静也。翕聚亦为素养,蛰藏亦为素养,至后而素养皆蛰藏矣,中一层可类推,不易处而刑事职责矣,此为无形之窍,千处万处一处也,不易时而时辰焉,此为无候之时,元会运世一刻也。
【译文】
当今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,当处于“素养”阶段初始入静时,“翕聚”就是“素养”,“蛰藏”亦然“素养”,到了“翕聚”阶段,“素养”“蛰藏”都是“翕聚”,到了终末“素养”、“翕聚”也就是“蛰藏”,中间一层还不错以此类推。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(窍),而这部位自会分开;这就是所谓“无形之窍”,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,也只是一处。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(时),而阶段自会分开,这就是所谓“无候之时”,那怕阶段分红元会运世(一生,为三十年;一运为十二世;一会为三十运;一元为十二会。),也只是一刻汉典。
【原文】
凡心非静极,则不可动,动动忘动,非骨子之动也。故曰感于物而动,性之欲也,若不感于物而动,即天之动也。是知以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若不以物而自动,即天之动也。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,句落下说个欲字,欲在有物也,此为出位之想,动而有动矣。一念不起,则正念乃生,此为真意。寂寞大定中,而天机忽动,非意外之动乎,无为而为,即此意也,
【译文】
一般来说,心神不到极静阶段,它就是不可动;即使动,亦然一种妄动,而不是骨子的动。是以说:“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,那是东谈主性的欲望所驱使;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,那才是寰宇之动。不要用天的'动’来对应天的'性’,这句话说的是个'欲’字。”欲望就在于有“物”。这就是《易经艮卦,象词》所反对的“出位”之想,是一种有“动”的动。如若能作念到一念不起,于是正念就会产生;正念也就是“真意”。在这寂寞大定之中,天机忽动,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?所谓“无为而为”,指的恰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诗首二句,全括金华作用。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,六月即离火也,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。三更即坎水也,乌轮即坎中一阳,将昭彰则返乎乾也。取坎填离,即在其中。次二句,说斗柄作用,升降全机。水中非坎乎?目为巽风,眼神照入坎宫,摄召太阳之精是也。天上即乾宫,游归食坤德,即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养火也。末二句,是指出诀中之诀。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得,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也。圣学以知止始,以止至善终,始乎磨蹭,归乎磨蹭。
【译文】
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,也曾全部概述了金华的作用。底下二句,真理是“日月互体”的意旨,“六月”指离卦的火;“白雪飞”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,将返归于坤也。“三更”指坎卦的水;“乌轮”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,将要昭彰返归于乾。所谓“取坎填离”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。再底下二句,说的是斗柄作用,概况升降通盘气机,“水中”岂不是坎卦吗?“巽风”指的就是眼睛,见解照入坎宫(下丹田),眩惑那太阳之精。“天上”指的就是乾宫(头顶),“游归食坤德”,指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须要温养神火。终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,那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开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这句名言,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《大学》所讲的“知止”初始,到“止于至善”归结;也就是初始于磨蹭,终归结于磨蹭之义;
【原文】
佛以无住而生心,为一大藏教旨。吾谈以“致虚”二字,完人命全功。总之三教不过一句,为出死入生之神丹。“神丹”为何?曰,一切处无心汉典。吾谈最秘者沐浴,如斯一部全功,不过“心空”二字,足以了之。今一言指破,免却数十年参访矣。
【译文】
梵学的精髓是以《金刚经》所讲的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为一大藏教旨;咱们谈学,则以老子所讲的“致虚极”来完成人命全功。一言以蔽之儒释谈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,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。那神丹又是什么呢?就是“一切要处无心”完结,天然咱们谈家功法中,最奥秘的就是这个“沐浴”,关联词通盘一部功法,不过用“心空”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述了之。当今我用这句简易的话刺破玄机,省掉你们诸君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!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一节中具三节,我以佛家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为喻。三不雅先空,看一切物皆空;次假,虽知其空,然不毁万物,仍于空中设备一切事;既不毁万物,而又不着万物,此为中不雅。当其修空不雅时,亦知万物不可毁,而又不著,此兼三不雅也,然毕竟以看得空为牛逼。故修空不雅,则空固空,假亦空,中亦空。修假不雅,是用上牛逼居多,则假固假,空亦假,中亦假。中谈时亦作逸想,然不名为空,而名为中矣。亦不实不雅,然不名为假,而名为中矣。至于中,则不必言矣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前边所讲的“一节中具有三节”的意旨,当今我再以佛家的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作为例证,这三不雅当中,头一个是“空不雅”,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匮的;第二个就是“假不雅”,天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匮,但又不可把万物都甩手,还要在这名为空匮的世界里设备一切事物;只是把它们看成失实的汉典。第三个就是“中不雅”,既不可把万物甩手,又不对万物执着,保持明推暗就的中路。当你在修头一个“空不雅”的时后,天然已将万物看成空匮,但也知谈它们不可甩手,也知谈不应当对它们执着,其实你是兼修“假不雅”和“中不雅”了。不过你毕竟照旧以“看得空”为遵守点。是以说,在修空不雅时,空天然是空不雅,假亦然空不雅,中亦然空不雅。以此类推,修假不雅时是在用字高下的力量居多,假天然是假不雅,但空亦然假不雅,中亦然假不雅。同理,在修中不雅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,但不叫它空,而叫它中;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,但不叫它假,而叫它中;至于中,就更毋庸说,势必叫它中了。
【原文】
吾虽偶然单言离,偶然兼说坎,究竟不曾出动一句。启齿提云:枢机全在二目。所谓枢机者,用也。用即搭救造化,非言造化止此也。六根七窍,悉是光明藏,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?用坎阳,仍用离光照摄,即此便明。朱子(云阳,讳元育,北家数)尝云。“瞽者不好修谈。聋子不妨。”与吾言何异?特表其主辅轻重耳。
【译文】
我虽偶然单独说离卦,偶然也兼说离坎二卦,但中心真理究竟莫得变动。我启齿就辅导过“枢机全在两眼”。所谓“枢机”指的是用。用这个来搭救造化,不是说造化惟有这小数点。东谈主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眼、耳、口、鼻七窍,皆备是光明矿藏;难谈我只知谈取两个眼睛,而其它就一概装腔作势吗?不是,请看上头所讲的,用坎卦的一阳,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,就不错明白。朱玄育先生也曾讲过:“瞽者不好修谈,但聋子不碍事”。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?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,谁是辅,谁轻,谁重汉典。
【原文】
日月原是一物,其日中之暗处,是真月之精。月窟不在月而在日,所谓月之窟也。否则自言月足矣。月中之白处,是真日之光。日光反在月中,所谓天之根也。否则,自言天足矣。一日一月,分开止是半个,合来方成一个全体。如一夫一妇,茕居不成室家。有夫有妇,方算得一家完全。然则物难喻谈,配偶分开,不失为两东谈主。日月分开,不周密体矣。知此则耳目犹是也。吾谓瞽者已无耳,聋子已无目,如斯看来,说甚一物,说甚两目,说甚六恨,六根一根也。说甚七窍,七窍一窍也。吾言只袒露其重复处,是以不见有两。子辈专执其隔处,是以随处换却眼睛。
【译文】
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资,日中含真阴,其实日中之暗处,现实上是月的精华,是以“月窟”并不在月上,而在日上,所谓月之窟,应当叫月留的窟。否则的话,径直说月就行了,何苦说“月窟”。月中含有真阳,其实月中之白处,就是日的光华;日光倒映在月上,这叫作天给的根;否则的话,径直说天就行了,何苦说“天根”。一个日,一个月,分开了只可看成是半边,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;这好比一夫一妇,个东谈主茕居,就不娶妻室;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,那一家才算是完全。但是,用东谈主间事物来比方正途,是不完全妥贴的。因为配偶二东谈主分开,仍然是两个东谈主体;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,就不周密体了。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明白了眼和耳亦然一个举座。我说,瞽者已莫得耳朵,聋子已莫得眼睛了。这么看来,说甚么一件东西?两件东西?说甚么六根?六根其实就是一根。说甚么七窍?七窍其实就是一窍!我说的这些话,只是袒露它们重复的场所,是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,你们诸君却专门收拢那些间隔的场所,是以随时会掉换想法。
第09章 百曰筑基
【原文】
《心印经》云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总之立基百日,方有真光。如子辈尚是眼神,非神火也,非性光也,非慧智炬烛也。回之百日,则精气自足,真阳自生,水中自有真火。以此持行,天然交媾,天然结胎,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,而婴儿已成矣。若略作意见,等于外谈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心印经有说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说明真金不怕火功要有一百天,才奠定基础,才有真光出现。比如说,诸君回的光,目下照旧一种见解,不可说是神火,不可说是性光,更不可说是智能之烛光。比及回光一百天之后,精气天然弥散,真阳天然生成,水中天然会产生真火,照这么扩展下去,坎离天然会交媾,圣胎天然会凝结。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,那婴儿却也曾发育生成了,通盘历程完全是天然的;如若略微宅心志来促进的话,那就不是正谈,而是外谈!
【原文】
百日立基,非百日也。一日立基,非一日也。一息立基,非呼吸之谓也。息者,自心也,自心为息。元神也,元气也,元精也。升降聚散,悉从心起。有无虚实,咸在念中。一息一生持,岂止百日?然百日亦一息也。
【译文】
百日立基,不是硬性轨则非一百天不可也;那就好比说:一日立基,并不是指一天;一息立基,也不是指一次呼吸。“息”这个字,是“自”、“心”两字组成的。自心为息,元神、元气、元精的升降聚散,全由心来把持;莫得什么实和虚,全部都依靠意念。所谓“一念一生持”,岂止是一百天?即使是一百天,也不过是一念汉典。
【原文】
百日只在牛逼,昼间牛逼,夜中受用;夜中牛逼,昼间受用。
百日立基,玉旨耳。上真言语,无不与东谈主身应。真师言语,无不与学东谈主应。此是玄中玄,不可解者也。见性乃知,是以学东谈主必求真师授记,恣意发出,逐个皆验。
【译文】
立基的一百天中,重要是要牛逼。白日牛逼,晚上受益;夜间牛逼,白日受益。
“百日立基”本是玉皇的旨意。天上仙真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东谈主身相应;世上真师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学谈的东谈主相应。这确实玄中之玄,很进犯易领悟的。惟有到了见性阶段,你才会明白!是以学谈的东谈主必须求真师传授,尽管他是意象那里,便说到那里,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。
图片
图片
太乙金华想法1西北民间故事111 小设施告白搜索「undefined」汇集效果
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买卖营销信息,请阐述是否赓续打听。
赓续打听取消微信公众平台告白范例指引 ,弃取留言身份吕洞宾《太乙金华想法》:原文+译文 常枫 秦岭诳言 2024年12月03日 22:00 陕西给全球共享点修丹谈的干货,能看懂的一又友好颜面,前段时代的易经常识,裁剪了两个多小时,浏览量也不看,别整天看降妖伏魔故事,多看点多我方形骸有匡助。
分几部分缓缓共享
图片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是谈家修身养性的书,教东谈主无思无虑,作念一个有灵巧、有谈德的东谈主。为明清吕祖所作。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
吕洞宾
第01章 天心
【原文】
天然曰谈,谈无名相,一性汉典,一元神汉典,人命不可见寄之天光,天光不可见,寄之两目。古来仙真,以心传心,传一得一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天然,就是谈。谈没驰口头,莫得形象;只是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汉典。人命是看不见,也摸不着,只托福在天光上,天光亦然看不见,摸不着,只托福在两眼上。自古以来仙真传谈,都是以心传心,传授一代,凯旋一代。
【原文】
自太上见化,东华递传某,以及南北两宗,全真可为极盛,盛者盛其徒众,衰者衰于心传,以于今曰,滥泛极矣!凌替极矣!极则返,故蒙净明许祖,垂慈普度,特立教外神话之旨,接引上根。闻者千劫难逢,受者一时法会。皆当仰体许祖苦心,必于东谈主伦曰用间,立定脚跟,方可修真悟性。我今叨为度师,先以太乙金华想法发明,然后细为开说,
【译文】
自从太上点化东华,一直递传到我吕某,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,全真玄门可称谓极盛了;不过说是盛,盛在东谈主数雄伟;其实是衰,衰在心传息交,直致当天,确实泛滥到顶点,凌替到了顶点,周而复始。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悯恤普渡,建议教外神话的原则,来聘请根器非凡的东谈主,听谈者可算是千载难逢,学谈者可算一时机遇,全球都要体会许祖度东谈主的苦心,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庸待东谈主处世方面立定脚跟,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。我当今运气的担任度师,先教化一下“太乙金华想法”,以后再逐章细为先容。
【原文】
太乙者,无上之谓。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,非一超直入之旨。所传想法,直提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为妙。金华即光也,光是何色?取象于金华,亦秘一光字在内,是先天太乙之真气,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。回光之功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,天心居曰月中。
【译文】
所谓“太乙”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,一般真金不怕火功的法诀虽有许多种法,但都要借有为之术,以达无为之境,是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。而这里所传授的想法有些不同,一起原就径直建议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更为精巧。所谓“金华”也就是光。那光有什么神气?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。用这个名词,内涵包藏着一个“光”字在内,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。入药镜所说:“水乡铅,只一味”者,就是说这个。回光的功夫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。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(傍边眼)的中间。
【原文】
《黄庭经》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,尺宅面也,朝上寸田,非天心而何?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,玉京丹阙之奇,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。”儒曰:“虚中”;释曰:“灵台”;谈曰:“祖土”,曰:“黄庭”,曰:“玄关”,曰:“先天窍”。盖天心犹宅舍一般,光乃主东谈主翁也。故一趟光,满身之气皆上朝,如圣王建都立极,执财宝者万国;又如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遵从,各司其事。
【译文】
黄庭经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。”的话,那尺宅,指的是东谈主的面部;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,那不是指天心,又是指什么?这一方寸的场所,尽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,玉京丹阙之奇不雅,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,儒家称它为“虚中”;释家称它为“灵台”;谈家的称乎更多有“祖土”、“黄庭”、“玄关”、“先天窍”等等。原本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相通;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东谈主翁,是以只须一趟光,则满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,就像圣王建都建朝,万邦都持有财宝前来朝贺;又像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低头听命,各司其职。
【原文】
诸子只去回光,等于无上妙谛。光易动而难定,回之既久,此光凝结,即是天然法身,而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矣。《心印经》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只须扩展回光,就是无上妙谛。不过要稳重,那光易动而难定,回光一久,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天然法身,最终概况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。心印经所讲的“默朝天主,一纪飞升”者就是指此也。
【原文】
想法行去,别无求进之法,只在纯想于此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天非苍苍之天,即生身于乾宫是也。久之,天然身外有身。
金华即金丹,神明变化,各师于心,此种妙诀,虽不差毫末,然则甚活,全要明智,又须娴静,非极明智东谈主行不得,非极娴静东谈主守不得。
【译文】
扩展想法,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,只在纯想天心。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那天,并不是指蓝蓝的天,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(头顶)生成是也。乾为天,日久天长,天然就会身外有身。
金华也就是金丹,它的神明变化,随各东谈主的心而不同。这里面的妙诀,天然莫得涓滴差池,然则这功法却十分灵活。全靠明智,又要娴静。故不是最明智的东谈主不可扩展,不是最娴静的东谈主不可相持。
第02章 元神、识神
【原文】
寰宇视东谈主如蜉蝣,正途视寰宇亦泡影。惟元神真性,则超元全而上之。其精气则随寰宇而残害矣。然有元神在,即磨蹭也。生天生地皆由此矣。学东谈主但能看守元神,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此惟见性方可,所谓本来面容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寰宇看东谈主,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;而正途看寰宇,也像水中的泡影;它们存在的时代十分片晌。惟有东谈主类的元神真性,概况高出悠久的元会年代,更耐久的存在着。但东谈主们的精暖和,却随着寰宇而贪污残害,仍然不可持久。好在还有元神存在,它就是所谓“磨蹭”;寰宇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。因此,学谈的东谈主只须把元神看守住,就不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不过,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,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容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转世时,元神居方寸,而识神则居下心。底下血肉心,形如大桃,有肺以覆翼之,肝佐之,大小肠承之,假如一曰不食,心上便大不牢固,至闻惊而跳,闻怒而闷,见圆寂则悲,见好意思色则眩,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。问天心不可动乎?方寸中之真意,如何能动。到动时便不妙,然亦最妙,凡东谈主死时方动,此为不妙;最妙者,光已凝结为法身,渐渐通畅欲动矣,此千古不传之秘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从转世时期起,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场所,而识神却安住不才面的腹黑里,底下那颗血肉之心,步地像一只大桃子,有肺协遮掩着它,肝协依傍着它,大小肠相连着它。假如东谈主们一日不吃食品,心上就认为大哥不牢固。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,就蹦蹦的跳;听到震怒的信息,就沉沉的闷;见圆寂的情景,就感到切切伤悲;见到绝色的好意思女,就飘飘然昏眩起来。关联词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?如若要问:天心难谈不可动吗?回话是:方寸处的真意,怎样能动呢?如若它真动了,事情就不妙了,但却亦然最妙。一般东谈主死的时后天心才动,是以叫作念不妙;而最妙,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,渐渐通畅,它就见猎心喜。这些话关联词千古不传之秘语啊。
【原文】
下识心,如强藩悍将,欺天君暗弱,便遥执纪纲,久之太阿格外矣。今凝守元宫,如睿智之主在上,二目回光,如傍边大臣精心辅弼,内务既肃,天然一切奸雄,无不倒戈乞命矣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的下识心,就像专横霸谈的诸侯和军阀,耻辱上头君主零丁孤身一人,在外边遥执朝纲;久而久之,君臣的地位就会格外过来,发生篡权夺位的事。当今如若凝合神光照定元宫(天心),好比睿智的君主,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;两眼回光,好比傍边大臣精心参正,效果政事清朗,这时,天然一切奸贼乱贼,无不倒戈乞命了。
【原文】
丹谈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为无上之诀。精水云何?乃先天真一之气,神火即光也,意土即中宫天心也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译文】
养生正途是把精(属水)、神(属火)、意(属土)这三件,当作无上之宝。精水是什么?乃是先天真一之气。神火就是光。意土就是中宫天心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以意生身。身不啻七尺者为身也。盖身中有魄焉,魄附识而用,识依魄而生。魄阴也,识之体也。识不息,则长生永世,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。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。魂昼寓于目,夜舍于肝,寓目而视,舍肝而梦,梦者神游也。九天九地,一瞬历遍,觉则冥冥焉,渊渊焉,拘于形也,即拘于魄也。故回光是以真金不怕火魂,即是以保神,即是以制魄,即是以断识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身是由“意”产生出来的,这里所说的“身”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,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,魄附在“识”上而产生作用;识依在魄上得以生涯。魄是阴性的,是识的具体。如若识抵制交,那么放肆你存一火轮回几许次,魄一直存在着,只是随着变个形,搬个家汉典。惟有魂是藏神的时事,魂在白日安住在眼睛里,夜晚睡觉,就安住在肝里,在眼里时,使东谈主能看;在肝里时,使东谈主作念梦,梦就是神在浪荡。那怕九天九地,逐个刹那也不错走遍,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不铭刻了。那是受到形骸的幼稚,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。是以回光就是为了真金不怕火魂,为了保神,为了制魄,为了断识。
【原文】
古东谈主出世法,真金不怕火尽阴滓,以返纯乾,不过消魄全魂耳。回光者,消阴制魄之诀也,虽无返乾之功,止有回光之诀,光即乾也,回之即返之也。只守此法,天然精水弥散,神火发生,意土凝定,而圣胎可结矣。蜣螂转丸,而丸中生白,神注之纯功也。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,而吾天心休息处,注神于此,安得不生身乎。
【译文】
古东谈主修谈,主张真金不怕火尽阴性的渣滓,复返纯阳的田地,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汉典。咱们建议的回光功法,恰是消阴制魄的法门;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,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。所谓光就是乾阳;所谓回就是返还。只须相持这一功法精水天然弥散,神火天然发生,意土天然凝定,终末不错结成圣胎。请看蜣螂不息搓滚那泥团丸,而泥丸里尽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资,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。连粪团丸里都不错产卵、结胎、孵化、出壳;那么咱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,如若能麇集意念,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?
【原文】
一灵真性,既落乾宫。便分魂魄。魂在天心,阳也,轻清之气也,此自太虚得来,与太始同形。魄阴也,沉浊之气也,附于有形之凡心。魂好生,魄望死。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,即识神也。身后享血食,活则大苦,阴返阴也,物以类聚也。学东谈主真金不怕火尽阴魄,即为纯阳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们那种灵妙的真性,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,便分出了魂和魄。魂住在天心,属阳性,是一种轻清之气,来自雄伟的天际,与“太始”是合并类型。而魄属阴性,是一种沉浊之气,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。魂让东谈主求生,魄却让东谈主找死。一切好色、动气的坏习性,都是魄所把持的,那也就是“识神”。魄在东谈主死之后能享受血食,但东谈主谢世的时候它却很苦。其是以身后更乐,是因为从阴性复返到阴界,恰是物以类聚。学谈的东谈主如若能真金不怕火尽这种阴魄,天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。
第03章 回光守中
【原文】
回光之名何昉乎?昉之自文始真东谈主也。回光则寰宇阴阳之气无不凝,所谓精想者此也,纯气者此也,纯想者此也。初行此诀,乃有中似无。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无中似有。百日专功,光才真,方为神火。百日后,光中天然小数真阳,忽生黍珠,如配偶交合有胎,便当静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这个名词,始于何东谈主?始于文始真东谈主(关尹子)。回光的时候,则寰宇间阴阳之气无不凝合,所谓“精想”,所谓“纯气”讲的都是这回事。初始扩展这一个功诀时,是“有中似无”;日久功成,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,那就是“望风捕影”。要专心真金不怕火功一百天,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,那才是确凿的神火。在一百日之后,光天然会凝合;东谈主身中的小数真阳,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,就像配偶交合会怀孕相通,此时必须安心肠去恭候。光的回法,以及回的进度,就是东谈主们常说的“火侯”。
【原文】
夫元化之中,有阳光为把持,有形者为日,在东谈主为目,透露神识,莫此甚顺也。故金华之谈,全用逆法。回光者,非回一身之精华,直回造化之真气,非止一时之妄念,直空千劫之轮回。故一息当一年,东谈主间时刻也,一息当百年,九途永夜也。凡东谈主自的一声之后,逐境顺生,至老未始逆视,阳气衰灭,等于九幽之界。故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。纯情即堕”。学东谈主想少情多,陶醉下谈。惟谛不雅息静,便成正觉,用逆法也。《阴符经》云:“机在目”。《黄帝素问》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。皆上注于空窍是也。”得此一节,长生者在兹,超升者亦在兹矣。此是贯彻三教技术。
【译文】
在开阔的造化之中,有阳性的光在作为把持。有形骸的就是太阳;在东谈主身中就是两眼,通过见解透露神识出去,那就是最顺当。是以金华功法,就不可让它顺当,而是聘请一种逆法。
要知谈回光不仅是复返一身的精华,而且是复返造化中的真气;不仅是制止一时之休想,亦然解脱了千劫之轮回。是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一年,就是东谈主间的时刻;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百年,那就是阴曹鬼门关的漫漫永夜。
东谈主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降生出世,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,一直到老,从来不曾逆视过。阳性的气逐渐衰微,渐渐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。是以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纯情即堕”,你们学谈的东谈主原是“想”少“情”多,因而陶醉不才谈之中,惟有内不雅于息静,才能成为正觉,这里用的恰是那种逆法。在试验中眼睛最为紧迫。阴符经云:“机在目。”黄帝素问也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,皆上注于空窍。”都在强调这个。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,长生之方就依靠它,飞升之术亦然依靠它。这是解析了儒、释、谈三教的功夫道理。
【原文】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江平地面,日月照临,无非此光,故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运转,亦无非此光,是以亦不在身外。寰宇之光华,布满大千,一身之光华,亦自漫天彻地。是以一趟光,寰宇江山一切皆回矣。
【译文】
光并不在身中,但也不在身外。请看江平地面,日蟾光华映照着它们,是以光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,亦无一不依靠此光,是以它也并不在身外。寰宇的光华,布满了大千世界;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漫天掩地。因此只须你一趟光,那江平地面,一切事物也随着回光了。
【原文】
东谈主之精华,上注于目,此东谈主身之大重要也。子辈想之,一日不静坐,此光流转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静坐,万劫千生,从此了彻。万法归于静,真不可想议,此妙谛也。然技术下手,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总以不间隔为妙。技术永恒则一。但其间心里少见,要归于天际海阔,万法如如,方为笔直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的精华是朝上凝集在眼睛中的,这关联词东谈主身上一大重要。你们想一想,假如一天不静坐,那光随视觉而流转,能有个完吗?如若能抽出一会儿的时代来静坐,即使是万劫千生,在其中也能了彻。万法终归于静,这一条是真不可想议呵!这确实最精巧的道理。然则入辖下手真金不怕火功,照旧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最紧迫的一条是要不间隔的真金不怕火为妙。功夫永恒是一贯的,不过在真金不怕火功历程中,却心里少见,只可由个东谈主去体会了,总之要达到掳掠一空,万法如如这种田地,才算是初学笔直。
【原文】
圣圣相传,不离倒映。孔云:“致知”;释曰:“不雅心”;老云:“内不雅”,皆此法也。但倒映二字,东谈主东谈主能言,不可笔直,未识二字之义耳。反者,自知觉之心,反乎形神末兆之初,则吾六尺之中,反求个寰宇末生之体,今东谈主但一、二时中间静坐,反顾己私,便云倒映,安获取头!
【译文】
自古以来,圣师世代相传,从未离开“倒映”这一说。孔子云:“致知”,释迦号:“不雅心”,老子云:“内不雅”,皆是指此一法也。但是“倒映”这二个字,东谈主东谈主都会说,却多量不可作念到初学笔直;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确凿函义。“反”者,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,复返到我方形骸和精神还未酿成的那种阶段去;也就是在我方六尺之躯当中,反求阿谁寰宇尚未酿成过去的骨子,是个什么式样。当今学谈的东谈主,只知谈每天静坐一二小时,反想一下我方种种的行为,便说作念到了“返照”,那岂肯叫绝对呢?
【原文】
佛谈二祖,教东谈主看鼻尖者,非谓着念于鼻端也。亦非谓眼不雅鼻端,念又注中黄也。眼之所至,心亦至焉,何能一上而一下也,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。此皆误指而为月。毕竟如何?
【译文】
佛谈二教的教祖,叫东谈主静坐时不雅看鼻尖,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麇集在那鼻端那里;也不是让你把眼不雅盯着鼻端,而意念又麇集在中黄部位。因为眼睛所到之处,情意也随着到此处;心所到之处,气也随着到了。这若何能一上又一下?又若何能忽上忽下?照这种领悟法,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“认指为月”的妙谕了,什么是“认指为月”,就是说有东谈主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东谈主看,那东谈主没看月亮,只看着他的手指。回反正传,那么究竟要若何办才好?
【原文】
曰鼻端二字最妙,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。初不在鼻上,盖以翻开眼,则视远,而不见鼻矣;太闭眼,则眼合,亦不见鼻矣。翻开失以外走,易于缭乱,太闭失之内驰,易于昏沉,惟垂帘得中,正巧望见鼻端,故取以为准。只是垂帘正巧,任彼光天然透入,不劳你打针与不打针。
【译文】
我说就是这“鼻端”二字最妙!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模范,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头,因为静坐时,眼睛开得太大,就看得过远,于是看不见鼻子了。眼睛闭得偏执,就等于合上了眼,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。太开的波折,是眼睛外走,容易产生缭乱现象;太闭的波折,是见解内驰,容易产生昏沉现象。惟有眼垂帘得适中,正巧能望见鼻顶端,最为得当,是以取鼻端以为模范。这只是让你垂帘的作念到恰到好之处,使光天然透入,无需你主动打针或不打针。
【原文】
看鼻端,只于当先入静处举眼一视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如泥水匠东谈主用线一般,彼自起手一挂,便依了作念上去,不单管把线看也。
【译文】
眼睛看鼻端,只是在当先将近入静时,举目一视,定个准则,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。好比泥水匠东谈主砌墙挂线一般,他把线挂起来,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,并不需要一边在砌,一边总是稳重去看线。
【原文】
止不雅是佛法,原不秘的。以两目谛不雅鼻礼貌身安坐,系心于缘中,谈言中黄不必言头中,但于两眉中间,皆平处牵记便了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牵记两眉中间,光天然透入,不必着意于中宫也,此数语已括尽要旨。其余入静出静前后,以下止不雅书印证可也。
【译文】
止不雅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,并莫得什么精巧。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不雅看鼻尖,然后正身安坐,把心关系在“缘中”部位。佛家言“缘中”,就是谈家所说的“中黄”合并道理。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。初学的东谈主,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眸子皆平之处,关系意念就不错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在两眼皆平处关系意念,那光就会天然则然的透入,并不必要将意念麇集在中黄部位。我这几句话,也曾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,其余入静、出静前后应稳重事项,全球不错参考隋代智顗群众所着的《小止不雅书》印证。
【原文】
缘中二字极妙。中无不在,遍大千皆在里许,聊指造化之机,缘此初学耳。缘者缘此为端倪,非有定着也,此二字之义,活甚妙甚。
【译文】
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!无所不在是为“中”;通盘大千世界都不错包括在里面,聊以指令造化之机,必须缘着这条路初学。是以“缘”字,就是“缘”着这一谈点来开端,来萌芽,不是叫你定定地去登攀着它,此二字的意旨,确实太活了,太妙了!
【原文】
止不雅二字,原离不得,即定慧也。以后凡念起时,不要仍旧兀坐。当究此念在何处,从何起,从何灭,反复推究,了不可得,即见此念起处也。不要又讨过起处,觅心了不可得。吾与汝宽解竟,此是正不雅,反此者,名为邪不雅。如是不可得已,即仍旧绵绵去止,而继之以不雅,不雅而继之以止,是定慧双修,此为回光。回者止也,光者不雅也。止而不不雅,名为有回而无光,不雅而不啻,名为有光而无回,志之。
【译文】
“止”和“不雅”这二个字,原是离不开的,那也就是“定”和“慧”也。以后全球在静坐时,如若有染念出面前,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,不错找一找这个念头出当今何处?从何而起?又从何而灭?反复细密,一直悲伤追不出效果来,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。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,最安妥是达到所谓“觅心了不可得,吾与汝宽解竟。”这种进度,像这么才是正不雅,若不是这么,就不是正不雅,叫作念“邪不雅”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,以后,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,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,接着又去不雅它,不雅到合适的进度,就再去止住那不雅的念头,这种功法,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,也就是我前边所讲的回光。回者就是止;光者就是不雅。止而不不雅,称为有回无光;不雅而不啻,称为有光无回。请全球务必记取这小数。
第04章 回光调息
【原文】
想法只须纯心行去,不求验而验自至。不详初机病痛,昏沉缭乱,二种尽之。却此有机窍,无过寄心于息,息者自心也。自心为息,心一动,而即有气,气同意之化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“想法”只须专心扩展去作念,不求验而效验自来,大致说,初学静坐的东谈主,不过乎有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。要颐养这种差错的步骤,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头,“息”者这个字,由“自”“心”两字组成,是以说“自心为息”的确,心一动,就有了气味,气味本是心所化出。
【原文】
吾东谈主念至速,雾顷一妄念,即一呼吸应之。故内呼吸与外呼吸,如声响之相随,一日有几万息,即有几万妄念。神明漏尽,如木稿灰死矣。然则欲无念乎,不可无念也,欲无息乎,不可无息也。莫若即其病而为药,则心息相依是已。故回光兼之以调息,此法全用耳光。一是眼神,一是耳光。眼神者,外日月交光也,耳光者,内日月交精也。然精即光之凝定处,同出而异名也。故明智总一灵光汉典。
【译文】
咱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,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,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,念头是内呼吸,气味是外呼吸,就像声波和音响相通的相随相应,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,就有几万个妄念,像这么下去,东谈主的精神就会破钞,最终成为朽木死灰。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?那不行,莫得念头是作念不到的,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相通,那明明是作念不到的事。不如就这个病,下这个药,将心和息牢牢依靠在一谈。用这种步骤来统一它们。是以在回光时,同期也要调息,调息功法全用耳光。回光是用眼睛,而调息则用耳光;见解在外,相当于日月交光。耳光在内,想当于日月交精。那精就是光的凝定情状,现实上是同出而异名。东谈主的聪和明,一言以蔽之只是一灵光汉典。
【原文】
坐时用目垂帘后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然竟放下,又恐不可,即存心于听息。息之收支,不可使耳闻,听惟听其无声也。一有声,便粗浮而不入细,即耐性轻幽微微些,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之,忽然微者速断,此则真息现前,而心体可识矣。盖心笃定息细,心一则动气也,息笃定心细,气一则动心也。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,亦以心无处脱手,故缘气为之端倪,所谓纯气之守也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,先将两眼垂帘后,定个准则,然后将万虑放下。但就这么放下,只怕也作念不到。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声息。负气味的收支,不可让耳朵听到。听是听其无声,一有了声,那就说明气味粗浮,还未入细;必须耐性的把呼吸再放幽微一些,静细一些,照这么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而久之,忽然连那轻细的气味也瞬息断了。其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,心的本来面容就能觉察到了。因为心一细,气味也会随着细;只须意念专一,就不错调动真气,呼吸一细,心也会随着细,只须气味专一,就不错调动心神。古东谈主主张在定心之前,先要养气;亦然关于情意无处入辖下手;是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,这就是所谓“纯气之守”。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动字,动者以陈迹牵动言,即制字之别称也。即不错奔趋使之动,独不不错纯静使之宁乎。此大圣东谈主,视心气之交,而善立方便,以惠后东谈主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调“动”的意旨。动,拿陈迹牵动来作念比方,那就是“掣”字的别称。物体不错用陈迹拉着跑,使它动起来;心神难谈就不不错用纯静来使它清闲下来吗!这是大圣东谈主不雅察到心暖和的交互关系,总结出来的便捷步骤,用以惠赐后东谈主。
【原文】
丹书云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”,此要诀也。盖鸡之是以能生卵者,以暖气也。暖气止能温其壳,不可入其中,则以心引气入,其听也,一心注焉,心入则气入,得暖气而生矣。故母鸡虽偶然出外,而常作侧耳势,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。神之所注,未始少间,即暖气亦日夜连接,而神活矣。神谢世,由其心之先死也。东谈主能点燃,元神活矣。点燃非枯稿之谓,乃专一不二之谓也。
【译文】
养生书上说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,”这是一句妙诀。你看母鸡孵蛋,用的是暖气,但那暖气只可去暖蛋壳,而不可贯入蛋中;惟有效心来把暖气引进去。母鸡抱蛋时专心的听,一心专注,心插手蛋内,气也随着插手,蛋获取了暖气,于是发育出小鸡。母鸡孵蛋时期,偶然也出外走走,不过它频频作侧耳而听的姿势,心神照旧专注在蛋上,一直莫得间隔,于是神就活了。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。东谈主如若先能点燃,元神也就会活。但这里所讲的点燃,不是使心枯槁而死,乃是使心专一不分。
【原文】
佛云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”心易走,即以气纯之,气易粗,即以心细之,如斯而焉有不定者乎。
【译文】
佛家常说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,”心容易走,就用气来清闲它;气容易粗,就尽心来轻细它。照这么办,还会有东当耳边风的情况吗。
【原文】
不详昏沉、缭乱二病,只须静功,日日连接,自有大休息处。若不静坐时,虽有缭乱,亦不自知。既知缭乱,即是却缭乱之机也。昏沉而不知,与昏沉而知,相去奚啻沉!不知之昏沉,真昏沉也。知之昏沉,非全昏沉也,清朗在是矣。
【译文】
大体上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,只须静功功夫每天不间隔,天然会有很大的改善。如若不去静坐,天然一直存在着缭乱,我方也不知谈。当今知谈有缭乱这种差错存在,那就是甩掉缭乱的开端了。昏沉而不自发,与昏沉而我方能发觉,两种比较,何只相去沉!不被发觉的昏沉,才是确凿的昏沉;知谈我方在昏沉,还不是完全昏沉,因为其中还有了了明白在里边。
【原文】
缭乱者,神驰也,昏沉者,神未清也,缭乱易治,而昏沉难医。譬之病焉,有痛有痒者,药之可也,昏沉则麻痹不仁之症也。散者不错收之,乱者不错整之,若昏沉,则蠢蠢焉,冥冥焉。缭乱尚有方所,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。缭乱尚有魂在,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。
【译文】
缭乱是神在游动,昏沉是神不了了。缭乱易治,昏沉难医。好比生病相通,有痛的,有痒的,片言只字就不错把它治好;而昏沉好比是麻痹不仁的症候,不大好治。散的不错收拢;乱的不错去整理;而昏沉则是蠢蠢然、冥冥然的,真不好下手。缭乱还有个田地,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把持。不像缭乱前锋有魂在,而昏沉时,则纯是阴气为主。
【原文】
静坐时欲睡去,等于昏沉。却昏沉,只在调息,息即口鼻收支之息,虽非真息,而真息之收支,亦于此寄焉。凡坐须要静心纯气,心因何静,用在息上。息之收支,惟心自知,不可使耳闻,不闻则细,笃定清,闻则气粗,粗则浊,浊则昏沉而欲睡,天然之理也。天然心用在息上,又善要会用,亦是毋庸之用,只须微微照听可耳。此句有微义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昏头昏脑,那就是昏沉的差错来到了。甩掉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,息就是口呼鼻吸,收支之气,天然不是真息,但真息的收支,却托福在这一呼一吸上头。静坐时,先要静心纯气。心怎样静?用在息上,息的收支,惟有心情明白,不可让耳朵所听见。听不见,息就细,息一细,气就清。听得见,息就粗,息一粗,气就浊。气浊天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,这是很天然的道理。不过把心用在息上,又要善于诓骗,那是一种毋庸之用,不要过于崇拜,只须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。
【原文】
何谓照?即见解自照。目惟内视而不过视,不过视而惺然者,即内视也,非实有内视。何谓听?即耳光自听,耳惟内听而不过听,不过听而惺然者,即内听也,非实有内听。听者听其无声,视者视其无形。目不过视,耳不过听,则闭而欲内驰。惟内视内听,则既不过走,又不内驰。而中不昏沉矣,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。
【译文】
怎样去照?是用见解自照。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;眼睛不过视,天然就是内视。并非确凿有一种内视步骤。怎样去听?就是用耳光自听,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,听是听其无声,视是视其无形;只是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,耳不向外听,心神会因阻塞住了而想内驰;惟有作念到内视、内听,于是心神既不可外走,又不可内驰;处在中间,那就不会昏沉了。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步骤。
【原文】
昏沉欲睡,即起漫衍,神清再坐。早晨有暇,坐一蛀香为妙。过午东谈主事多扰,易落昏沉,然亦不必截止一蛀香,只须诸缘放下,静坐移时,久久便有入头,不落昏熟睡者。
【译文】
实在昏沉欲睡,就不要拼凑去坐,应当起来漫衍一下,等神清之后再坐。早晨起来有空,静坐一柱香的时代为最妙。过了中午,东谈主事多扰,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,但也不必截止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代;只须把多样染念职守放下,高质料的静坐移时,久而久之就会有所高出,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。
第05章 回光差谬
【原文】
诸子技术,渐渐熟习,然枯木岩前杂沓多,正要细细开示。此中音书,身到方知,吾今则不错言矣。吾宗与禅宗不同,有一步一步证验,请先言其辞别处,然后再言证验。想法将行之际,予作方便,勿多尽心,放教活泼泼地,令气和心适,然后入静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诸君当今的功夫渐渐熟习了。不够俗语说:“枯木岩前错路多”,我还要细细的给全球发达一下,这里边的音书,确实身到方知,但当今我不错对全球详备讲了。我谈家功法与禅学不同,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。请允许我先讲互异之处,然后再谈效验。在将要扩展“想法”功法的时候,事前要作好准备,不要多尽心,使心神活活泼泼地,让气味和平,心神恬适,然后再静坐。
【原文】
静时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无事中里,所谓无记空也。万缘放下之中,惺惺自如也。又不不错意兴承当,凡大崇拜,即易有此。非言不宜崇拜,但真音书,在若有若无之间,以特意意外得之可也。惺惺不昧之中,放下自如也。又不可堕于蕴界,所谓蕴界者,乃五阴魔用事。
【译文】
入静时,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,在放下一切嗅觉和想虑当中,心神依然要和平时相通的清醒;但又不可饶有兴味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。在清醒而不糊涂之中,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;然又不可任其所为,以致陷入蕴界。所谓“蕴界”是指色(形象)、受(嗅觉)、想(意象)、行(意志)、识(意志),五种阴魔的行为。
【原文】
如一般入定,而稿木死灰之意多,地面阳春之意少,此则落于阴界,其气冷,其息沉,且有许多寒衰风景,久之便堕木石。又不可随于万缘,如一入静,而无端众绪忽至,欲却之不可,随之反觉顺适,此名主为奴役,久之落于色欲界。上者生天,下者生狸奴中,若狐仙是也。彼在名山中,亦自受用,风月花果,舆树瑶草,三五百年受用去,多至数千岁,然报尽还生诸趣中。此数者,皆差路也。差路既知,然后可求证验。
【译文】
有些学谈者在入定的时候,朽木死灰的风景多,地面阳春的风景少,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,他的气是冷的,他的息是沉的,里面还有许多寒衰风景,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。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。但又不可伴随万缘。如若在静坐时,莫名其妙乡多样想绪纷繁降临,甩掉它们又甩掉不掉;听凭它们南来北往,反而认为顺当欢悦;这种情况叫作念“主为奴役”。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。气运好的照旧作念东谈主,气运不好的就下生作念了哺乳动物,比如说成了狐仙。狐仙它在名山之中,也还算是享福。那些风月花果,奇树异草,三五百年尽它享用,寿命长的不错到几千年。但到头来,照旧要插手存一火轮回,回到纳闷的世界里来。以上说的几种,都是差路也。知谈了差路,然后就不错谈到效验了。
第06章 回光证验
【原文】
证验亦多,不不错小根抠门承当,必想度尽众生,不不错轻心慢心承当,必须请事斯语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的证验也多,这不不错小根、抠门来对待,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胸宇;更不不错用轻心、慢心来对待,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扩展。
【原文】
静中绵绵连接,形貌悦豫,如醉如浴,此为遍体阳和,金华乍吐也。既而万颧俱寂,皓月中天,觉地面俱是光明田地,此为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也。既而遍体充实,不畏饱经世故,东谈主当之兴味索然者,我遇之精神更旺,黄金起屋,白玉为台;世间贪污之物,我以真气呵之立生;红血为乳,七尺肉团,无非金宝,此则金华大凝也。
【译文】
入静中间嗅觉到绵绵而不间隔,形貌隆盛,心神欢悦,好象处在微醉之中,沐浴之后;这就是遍体阳和,金华初露的璀璨。随后又认为万籁无声,一轮皓月升到中天,地面皆备成为光明世界;这就是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的璀璨。随后又嗅觉到全身至极的充实,有不畏饱经世故的气概,别东谈主感到兴未索然的事,我际遇了却精神更旺;就像用黄金建屋,用白玉筑台,世间上贪污的东西,我用真气来呵它,它坐窝就收复期望;红血变成了乳汁。我这七尺血肉之躯,似乎全是金宝所组成的,有了这种璀璨,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。
【原文】
第一段,是应《无量寿经不雅》云:“日落洪流,行树法象。”日落者,从模糊立基,磨蹭也。上善若水,清而无暇,此即太极把持,出震之帝也。震为木,故以行树象焉。七重行树,七窍光明也。西北乾方,移一位为坎,日落洪流,乾坎之象。坎为子方,冬至雷在地中,蒙眬隆隆,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,行树之象也,余可类推矣。
【译文】
第一段效验,正如佛家《无量寿经不雅》条目不雅想的“日落”“洪流”“行树”等种种初期“法象”。日落风景,璀璨着模糊之中,由磨蹭打下基础。洪流风景,安妥“老子”所说的“上善若水”,清洁无瑕,那就是由磨蹭进化成的太极把持,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“帝出乎震”。震在八卦中属木,是以又用“行树”来作为表象。经中所说的“七重行树”,璀璨的七窍光明。
【原文】
第二段,即肇基于此,地面为冰,琉璃宝地,光明渐渐凝矣。是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,金性即现,非佛而何,佛者大觉金仙也。此大段证验耳。
【译文】
第二段效验,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。不雅想地面变成冰雪世界,化为琉璃宝地,光明逐渐凝合;于是以后不雅想的风景中,就出现了篷台,而继之出现了诸佛。金性显露,那不就是佛吗?“佛”是译音,本就是“大觉金仙”。上头所讲的是通盘功法修皆中大段的效验。
【原文】
当今证验,可考有三:
一则坐去,神入谷中,绅士语言,如隔里许,逐个明了,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,未始不闻,我未始一闻,此为神在谷中,随时不错自验;
【译文】
当前全球概况印证的效验,大致有三种:
一种是入静之后,神插手谷中,听到外边有东谈主语言,声息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,但又了了而明了;那声息进中听饱读,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,未始听不见;但又未始能听得见。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,全球随时不错体验到。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眼神腾腾,满前皆白,如在云中,开眼觅身,无从觅视,此为虚室生白,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也;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见解腾腾散开,前边一派白色,就像在云彩当中,即使睁开眼去看我方的形骸,也无从看见,这种现象称为“虚室生白”,那是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的风景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肉身氤氲,如绵如玉,坐中若留不住,而腾腾上浮,此为神归顶天,久之上涨不错立待。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身材温情和软,又像棉花,又像碧玉,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,有腾腾上浮的嗅觉。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;久而久之,形骸的起飞是不错终结的。
【原文】
此三者,皆当今可验者也。然亦是说不尽的,随东谈主根器,各现殊胜。如《摩诃止不雅》中所云:“善根发相是也。”此事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,须我方靠得住方真。
【译文】
这三种,都是当今可考据的风景。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,随各东谈主的素养不同,而产生多样不同妙景。正如《止不雅书》所列举的那种:“善根发相,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”。总之一句话,必须我方靠得住,那才是清爽。
【原文】
先天一气,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,一气若得,丹亦立成,此一粒真黍珠也。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。有不时之先天,一粒是也,有统体之先天,一粒乃至无量是也。一粒有一粒力量,此要我方胆大,为第一义。
【译文】
先天一气,不错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。找到了先天一气,丹也就不错真金不怕火成。这关联词一粒确凿的黍珠。正如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》所说“一粒复一粒,从微而至着。”先天,也有阶段性的先天,就是上头所讲的“一粒”;也有举座性的先天,就是从一粒乃至无尽粒。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。最紧迫的第一义,是必须我方决心大。
第07章 回光活法
【原文】
回光循循然行去,不要废弃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。”
子以正念治事,即光不为物转,光即自回。此不时无相之回光也,尚可行之。而况有确凿着相回光乎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扩展,也不要影响我方的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”。你们在日常生活顶用正念行事,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迁移。遇事以正确格调对待,光随时不错复返,这叫作念不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。
【原文】
日用间,能刻刻随事返照,不着一毫东谈主我相,等于遍地回光,此第一妙用。早晨能遣尽诸缘,静坐一、二时最妙。凡应事接物,只用返照法,便无一刻间隔。如斯行之,三月两月,天上诸真,必来印证矣。
【译文】
日常生活中,概况不时处处作念返照功夫,又不着东谈主相,又不着我相,一点一毫也不耿耿在心,那就是等于遍地随时在回光,这才是“想法”的第一妙用。
早晨起来,撤销多样干涉,静坐一二个小时,那就是最妙。不过,就在平时的一切待东谈主接物行为中,教训返照法,概况作念到莫得一刻间隔;照此扩展之两月、三月,也会感动天上仙真,来与你印证了。
第08章 纵容诀
【原文】
玉清留住纵容诀。四字凝想入气穴。
六月俄看白雪飞。三更又见乌轮赫。
水中吹起藉巽风。天上游归食坤德。
更有一句玄中玄。无何有之乡是真宅。
【译文】
太始天尊留住了一种概况让东谈主达到纵容田地的修皆诀要,四字凝想入气穴;
通过凝想将先天的元神(精神的高级次部分)与后天的气味相讨好,何况带领入特定的气穴(如丹田、泥丸宫等紧迫穴位)
修皆者在深度冥想、气功修皆或者精神麇集的情状下所产生的幻觉或者内心的感悟。
通过调度呼吸(风可璀璨呼吸之气)和诓骗水的意象所代表的内在能量流动,来达到身心的均衡和调解。
通过冥想、禅定等方式将意志晋升到高远的田地(天上游归),然后在追念现实生活中,践行地面般的包容、和蔼和忘我奉献的品德(食坤德)。
修行者不要吹法螺于已有的设置和领悟,要不息高出自我,深入探索内心的奥秘。
当修行者达到一定的田地时,会发现确凿的安宁和吹法螺并不在于外皮的物资世界,而是在内心的深处。通过修行,东谈主们不错解脱对外皮物资的依赖和执着,追念到内心的本真情状,找到确凿属于我方的精神家园。在这个田地中,东谈主们概况高出平凡的纳闷和困扰,体验到一种深切的内快慰心和目田。
【原文】
律诗一首,玄奥已尽。正途之要,不过无为而为四宇。惟无为,故不滞方所形象,惟无为而为,故不堕顽空死虚。作用不过一中,而枢机全在二目,二目者,斗柄也,搭救造化,转运阴阳,其大药则永恒一水中金,即水乡铅汉典,绪言回光,乃指点初机,从外以制内,即辅以得主。此为中、下之士,修下二关,以透上一关者也。今端倪渐明,机括渐熟,天不爱谈。直泄无上想法,诸子秘之秘之,勉之勉之!
【译文】
我这一首律诗,也曾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。正途的要领,不过乎“无为而为”四个字。惟有无为,才不凝滞在鸿沟和形象之上;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,才不致陷入顽空死虚之中。其中的作用不过乎一个“中”字;而枢机全在两眼。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相通。造化的搭救,阴阳的转运,皆备靠着它。而大药,永恒只是一“水中金”这一味。前边所讲的回光功法,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东谈主,从外部来限定里面,用臣佐来保证帝王。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,来透入上头那一关建议的功法。当今修行谈路逐渐爽气,功法重要已渐渐熟习。上天不恻隐那荒芜的谈法,让我径直袒走漏那空前绝后的想法。你们诸君要崇拜啊!辛苦啊!
【原文】
夫回光其总名耳。技术进一层,则光华盛一番,回法更妙一番。前者由外制内,今则居中御外。前者即辅相主,今则奉主宣献,面容一大格外矣。法子欲入静,先调摄身心,牢固安和,放下万缘,赤身赤身。天心正位于中,然后两目垂帘,如奉圣旨,以召大臣,孰敢不遵。次以二目内照坎宫,光华所到,真阳即出以应之。
【译文】
回光,是功法的总称号。但功夫上进一层,则光华也汜博一番,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。前边功法是由外部而限定里面,当今功法例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;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前边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帝王,而当今功法例是奉帝王圣旨来发号布令,面容完全是一大格外。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,起原要调身调心,使它牢固安和,接着放下万缘,涓滴莫得挂念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,然后两眼垂帘,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,谁敢不尊?接着就用两眼的眼神内照坎宫(丹田),光华所到之处,真阳就会出来应接。
【原文】
不随物生,阴气即住,而光华注照,则纯阳也。同类必亲,故坎阳上腾,非坎阳也,仍是乾阳应乾阳耳。二物一遇,便纽结不散,絪缊行为,倏来倏去,倏浮倏沉,我方元宫中,恍若太虚无量,遍身轻妙欲腾,所谓云满千山也。次刚交游无踪,浮沉无辨,脉住气停,此则真交媾矣,所谓月涵万水也。俟其冥冥中,忽然天心一动,此则一阳来复,活子时也。然则此中音书要细说,
【译文】
八卦中的离,外部是阳而里面是阴。它的骨子原是乾卦,一个阴爻插手里面,却成为主东谈主。于是随物而生心,顺出而流转。当今回光内照,不随物而生心,那阴气就受到了限定;同期由于光华的打针,渐渐变成了纯阳。又因同类相亲,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朝上涨腾。这一阳爻原非坎阳,现实上亦然乾阳,是以,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。这二件物体再会,就是纽结不散,氤氲行为,忽来忽往,忽浮忽沉。这时我方元宫之中(指胸腹腔),犹如天际那样广阔盛大,全身轻妙无比,飘飘然好象要上涨,这就是所谓“云满千山”。接着,那气机交游无踪,浮沉无迹,忽然脉也停住了,气味也停了。这种情状在养生书中称为“坎离交媾”;这就是所谓“月涵万水”。比及在那杳杳冥冥之中,忽然天心一动,这就是一阳来复,活子时出现了。但这里面的音书还要细说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一视一听,耳目逐物而动,物去则已,此之动静,全是民庶,而天君反随之役,是尝与鬼居矣。今则一动一静,皆与东谈主居,天君乃真东谈主也。彼动即与之俱动,动则天根;静则与之俱静,静则月窟;静动无端,亦与之为静动无端;休息高下,亦与之为休息高下,所谓天根月窟闲交游也。
【译文】
一般东谈主用眼睛去看,用耳朵去听,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,外物走了,看和听的行为也终结了。这里头的动静,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就业,而上头的皇帝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相通。这么下去,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谈了。当今咱们真金不怕火功的东谈主,一动一静,不是跟鬼在一谈,而是跟东谈主在一谈。那东谈主,就是真东谈主,就是我方身中的皇帝。皇帝一动,底下的臣民一皆随着动;这种动就称为“天根”。皇帝一静,底下臣民也一皆随着静;这种静就称为“月窟”。皇帝动静无端,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;皇帝休息高下,臣民们也随着休息高下;这就是所谓“天根月窟闲交游”。
【原文】
天快慰祥,动违其时,则失之嫩;天心已动,尔后动以应之,则失之老;天心一动,即以真意上涨乾宫,而神光视顶,为诱掖焉,此动而适时者也。天心既升乾顶,游扬自得,忽而欲寂,急以真意引入黄庭,而眼神视中黄神室焉,既而欲寂者,一念不生矣。视内者,忽忘其视矣,尔时身心,便当一场大放,万缘泯迹,即我之神室炉鼎,亦不知在何所,欲觅己身,了不可得,此为天入地中,众妙归根之时也,即此等于凝想入气穴。
【译文】
天心处在安祥之中,气纯真得过早,火侯就失之太嫩;天心也曾在动,那气机在背面才动,火侯就失之太老。正确的方式,是天心一动,坐窝用真意诱掖气机向乾宫(头顶)上涨,两眼的神光也扫视顶部作为带领,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。皇帝也曾上涨到乾宫,正在游扬自得时,忽然那通顺似乎要罢辖下来;这时应当马上用真意带领他下跌到黄庭部位(中丹田),而见解内视那“心后关前”的中黄神室。接着,气机通顺又要罢手,那是一念不生的效果。这时见解向内扫视的意念,也忽然遗忘了,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,万感千念一时泯灭;我方神室中真金不怕火丹的炉鼎(鼎指着中丹田,炉指着下丹田),也不知谈放在什么场所,甚而连我方的形骸在什么场所,也找它不到。如若插手这种田地,就叫作“天入地中”,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。到了这一阶段,才是所谓“凝想入气穴。”
【原文】
夫一趟光也,始而散者欲敛,六用不行,此为素养本原,添油接命也。既而敛者,天然酣畅,不费纤毫之力,此为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也。既而影响俱灭,寂寞大定,此为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也。一节中具有三节,一节中具有九节,俱是后日阐明。
【译文】
按照回光功法顺次来印证,在扩展回光的时候,初始那光像一盘散沙,自后逐渐有了敛迹的趋势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种功能,好象都要罢手运行了,这就是“素养本源,添油接命”一节功法。接着敛迹起来的光,天然则然的牢固悠游,不费涓滴气力,这就是“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”一节功法。接着,一切影响逐渐消散,插手寂寞大定的情状,这就是“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”的一节功法。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,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,比及以后再向全球仔细讲明。
【原文】
今以一节中,具三节言之,当其素养而初静也。翕聚亦为素养,蛰藏亦为素养,至后而素养皆蛰藏矣,中一层可类推,不易处而刑事职责矣,此为无形之窍,千处万处一处也,不易时而时辰焉,此为无候之时,元会运世一刻也。
【译文】
当今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,当处于“素养”阶段初始入静时,“翕聚”就是“素养”,“蛰藏”亦然“素养”,到了“翕聚”阶段,“素养”“蛰藏”都是“翕聚”,到了终末“素养”、“翕聚”也就是“蛰藏”,中间一层还不错以此类推。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(窍),而这部位自会分开;这就是所谓“无形之窍”,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,也只是一处。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(时),而阶段自会分开,这就是所谓“无候之时”,那怕阶段分红元会运世(一生,为三十年;一运为十二世;一会为三十运;一元为十二会。),也只是一刻汉典。
【原文】
凡心非静极,则不可动,动动忘动,非骨子之动也。故曰感于物而动,性之欲也,若不感于物而动,即天之动也。是知以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若不以物而自动,即天之动也。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,句落下说个欲字,欲在有物也,此为出位之想,动而有动矣。一念不起,则正念乃生,此为真意。寂寞大定中,而天机忽动,非意外之动乎,无为而为,即此意也,
【译文】
一般来说,心神不到极静阶段,它就是不可动;即使动,亦然一种妄动,而不是骨子的动。是以说:“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,那是东谈主性的欲望所驱使;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,那才是寰宇之动。不要用天的'动’来对应天的'性’,这句话说的是个'欲’字。”欲望就在于有“物”。这就是《易经艮卦,象词》所反对的“出位”之想,是一种有“动”的动。如若能作念到一念不起,于是正念就会产生;正念也就是“真意”。在这寂寞大定之中,天机忽动,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?所谓“无为而为”,指的恰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诗首二句,全括金华作用。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,六月即离火也,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。三更即坎水也,乌轮即坎中一阳,将昭彰则返乎乾也。取坎填离,即在其中。次二句,说斗柄作用,升降全机。水中非坎乎?目为巽风,眼神照入坎宫,摄召太阳之精是也。天上即乾宫,游归食坤德,即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养火也。末二句,是指出诀中之诀。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得,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也。圣学以知止始,以止至善终,始乎磨蹭,归乎磨蹭。
【译文】
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,也曾全部概述了金华的作用。底下二句,真理是“日月互体”的意旨,“六月”指离卦的火;“白雪飞”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,将返归于坤也。“三更”指坎卦的水;“乌轮”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,将要昭彰返归于乾。所谓“取坎填离”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。再底下二句,说的是斗柄作用,概况升降通盘气机,“水中”岂不是坎卦吗?“巽风”指的就是眼睛,见解照入坎宫(下丹田),眩惑那太阳之精。“天上”指的就是乾宫(头顶),“游归食坤德”,指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须要温养神火。终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,那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开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这句名言,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《大学》所讲的“知止”初始,到“止于至善”归结;也就是初始于磨蹭,终归结于磨蹭之义;
【原文】
佛以无住而生心,为一大藏教旨。吾谈以“致虚”二字,完人命全功。总之三教不过一句,为出死入生之神丹。“神丹”为何?曰,一切处无心汉典。吾谈最秘者沐浴,如斯一部全功,不过“心空”二字,足以了之。今一言指破,免却数十年参访矣。
【译文】
梵学的精髓是以《金刚经》所讲的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为一大藏教旨;咱们谈学,则以老子所讲的“致虚极”来完成人命全功。一言以蔽之儒释谈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,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。那神丹又是什么呢?就是“一切要处无心”完结,天然咱们谈家功法中,最奥秘的就是这个“沐浴”,关联词通盘一部功法,不过用“心空”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述了之。当今我用这句简易的话刺破玄机,省掉你们诸君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!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一节中具三节,我以佛家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为喻。三不雅先空,看一切物皆空;次假,虽知其空,然不毁万物,仍于空中设备一切事;既不毁万物,而又不着万物,此为中不雅。当其修空不雅时,亦知万物不可毁,而又不著,此兼三不雅也,然毕竟以看得空为牛逼。故修空不雅,则空固空,假亦空,中亦空。修假不雅,是用上牛逼居多,则假固假,空亦假,中亦假。中谈时亦作逸想,然不名为空,而名为中矣。亦不实不雅,然不名为假,而名为中矣。至于中,则不必言矣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前边所讲的“一节中具有三节”的意旨,当今我再以佛家的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作为例证,这三不雅当中,头一个是“空不雅”,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匮的;第二个就是“假不雅”,天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匮,但又不可把万物都甩手,还要在这名为空匮的世界里设备一切事物;只是把它们看成失实的汉典。第三个就是“中不雅”,既不可把万物甩手,又不对万物执着,保持明推暗就的中路。当你在修头一个“空不雅”的时后,天然已将万物看成空匮,但也知谈它们不可甩手,也知谈不应当对它们执着,其实你是兼修“假不雅”和“中不雅”了。不过你毕竟照旧以“看得空”为遵守点。是以说,在修空不雅时,空天然是空不雅,假亦然空不雅,中亦然空不雅。以此类推,修假不雅时是在用字高下的力量居多,假天然是假不雅,但空亦然假不雅,中亦然假不雅。同理,在修中不雅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,但不叫它空,而叫它中;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,但不叫它假,而叫它中;至于中,就更毋庸说,势必叫它中了。
【原文】
吾虽偶然单言离,偶然兼说坎,究竟不曾出动一句。启齿提云:枢机全在二目。所谓枢机者,用也。用即搭救造化,非言造化止此也。六根七窍,悉是光明藏,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?用坎阳,仍用离光照摄,即此便明。朱子(云阳,讳元育,北家数)尝云。“瞽者不好修谈。聋子不妨。”与吾言何异?特表其主辅轻重耳。
【译文】
我虽偶然单独说离卦,偶然也兼说离坎二卦,但中心真理究竟莫得变动。我启齿就辅导过“枢机全在两眼”。所谓“枢机”指的是用。用这个来搭救造化,不是说造化惟有这小数点。东谈主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眼、耳、口、鼻七窍,皆备是光明矿藏;难谈我只知谈取两个眼睛,而其它就一概装腔作势吗?不是,请看上头所讲的,用坎卦的一阳,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,就不错明白。朱玄育先生也曾讲过:“瞽者不好修谈,但聋子不碍事”。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?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,谁是辅,谁轻,谁重汉典。
【原文】
日月原是一物,其日中之暗处,是真月之精。月窟不在月而在日,所谓月之窟也。否则自言月足矣。月中之白处,是真日之光。日光反在月中,所谓天之根也。否则,自言天足矣。一日一月,分开止是半个,合来方成一个全体。如一夫一妇,茕居不成室家。有夫有妇,方算得一家完全。然则物难喻谈,配偶分开,不失为两东谈主。日月分开,不周密体矣。知此则耳目犹是也。吾谓瞽者已无耳,聋子已无目,如斯看来,说甚一物,说甚两目,说甚六恨,六根一根也。说甚七窍,七窍一窍也。吾言只袒露其重复处,是以不见有两。子辈专执其隔处,是以随处换却眼睛。
【译文】
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资,日中含真阴,其实日中之暗处,现实上是月的精华,是以“月窟”并不在月上,而在日上,所谓月之窟,应当叫月留的窟。否则的话,径直说月就行了,何苦说“月窟”。月中含有真阳,其实月中之白处,就是日的光华;日光倒映在月上,这叫作天给的根;否则的话,径直说天就行了,何苦说“天根”。一个日,一个月,分开了只可看成是半边,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;这好比一夫一妇,个东谈主茕居,就不娶妻室;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,那一家才算是完全。但是,用东谈主间事物来比方正途,是不完全妥贴的。因为配偶二东谈主分开,仍然是两个东谈主体;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,就不周密体了。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明白了眼和耳亦然一个举座。我说,瞽者已莫得耳朵,聋子已莫得眼睛了。这么看来,说甚么一件东西?两件东西?说甚么六根?六根其实就是一根。说甚么七窍?七窍其实就是一窍!我说的这些话,只是袒露它们重复的场所,是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,你们诸君却专门收拢那些间隔的场所,是以随时会掉换想法。
第09章 百曰筑基
【原文】
《心印经》云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总之立基百日,方有真光。如子辈尚是眼神,非神火也,非性光也,非慧智炬烛也。回之百日,则精气自足,真阳自生,水中自有真火。以此持行,天然交媾,天然结胎,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,而婴儿已成矣。若略作意见,等于外谈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心印经有说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说明真金不怕火功要有一百天,才奠定基础,才有真光出现。比如说,诸君回的光,目下照旧一种见解,不可说是神火,不可说是性光,更不可说是智能之烛光。比及回光一百天之后,精气天然弥散,真阳天然生成,水中天然会产生真火,照这么扩展下去,坎离天然会交媾,圣胎天然会凝结。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,那婴儿却也曾发育生成了,通盘历程完全是天然的;如若略微宅心志来促进的话,那就不是正谈,而是外谈!
【原文】
百日立基,非百日也。一日立基,非一日也。一息立基,非呼吸之谓也。息者,自心也,自心为息。元神也,元气也,元精也。升降聚散,悉从心起。有无虚实,咸在念中。一息一生持,岂止百日?然百日亦一息也。
【译文】
百日立基,不是硬性轨则非一百天不可也;那就好比说:一日立基,并不是指一天;一息立基,也不是指一次呼吸。“息”这个字,是“自”、“心”两字组成的。自心为息,元神、元气、元精的升降聚散,全由心来把持;莫得什么实和虚,全部都依靠意念。所谓“一念一生持”,岂止是一百天?即使是一百天,也不过是一念汉典。
【原文】
百日只在牛逼,昼间牛逼,夜中受用;夜中牛逼,昼间受用。
百日立基,玉旨耳。上真言语,无不与东谈主身应。真师言语,无不与学东谈主应。此是玄中玄,不可解者也。见性乃知,是以学东谈主必求真师授记,恣意发出,逐个皆验。
【译文】
立基的一百天中,重要是要牛逼。白日牛逼,晚上受益;夜间牛逼,白日受益。
“百日立基”本是玉皇的旨意。天上仙真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东谈主身相应;世上真师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学谈的东谈主相应。这确实玄中之玄,很进犯易领悟的。惟有到了见性阶段,你才会明白!是以学谈的东谈主必须求真师传授,尽管他是意象那里,便说到那里,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。
第10章 性光识光
【原文】
回光之法,原通行住坐卧,只须自得机窍。吾前开示云,“虚室生白”,光非白耶?但有一说,初未见光时,此为效验。若见为光,而特意著之,即落意志,非性光也。子不管他有光无光,只须无念生念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,无论行住坐卧,都概况扩展,并不拘于形式;但只须我方得机得窍。我在前边也曾辅导过:“虚室生白”那句话,那光不就是白色吗?
但有句话要提醒全球,初始真金不怕火功,从未出现过光的时后,忽然虚室生白了,那就是真金不怕火功的效验。如若出现了光,而你的情意却去伴随它,于是就落堤防志界里去了,那光就不是人性之光了。是以你决不要去管它有光无光,只须无念生念。
【原文】
何谓无念?千休千处得;何谓生念?一念一生持。此念乃正念,与平日念不同。今心为念,念者,当今心也,此心即光即药。
凡东谈主视物,任眼一照去,不足分别,此为性光。如镜之无心而照也,如水之无心而鉴也。少顷,即为“识光”,以其分别也。镜有影,已无镜矣;水有象,已非水矣。光有识,尚何光哉?
【译文】
什么叫“无念”?就是佛家常说的“千修千处得。”什么叫“生念”?就是佛家常讲的“一念一生持”,这里指所生的意念,是一种正念,与平时的念头不同。“念”这个字是“今”“心”两字组成的念,今心为念,念,就是当今的心。这心也就是光,就是用来作真金不怕火丹的药。
一般东谈主看外界的事物,放肆举目用见解一看,还来不足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,这时的见解还属于“性光”。就像镜子和静水相通,映照出多样影像,本是无心意外。过了一会儿,那见解就成为识光了,因为它也曾在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了。镜子里有了影像,也曾不是镜子了;静水里有了影像,也曾不是静水了;光里面带特意志,还叫什么光呢?
【原文】
子辈初则性光,转化则识,识起而光杳不可觅。非无光也,光已为识矣。
黄帝曰:“声动不生声而生响”,即此义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在回光时,初始时是一种“性光”,转化之后就变成“识光”,因为意志一生起,光也就杳无足迹,无从寻觅。这并不是说莫得了光,而是光也曾篡改成了识。
黄帝说过:“声动不生声,而生响”,就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《楞严推勘初学》曰:“不在尘,不在识,惟还根”,此则何意?尘是外物,所谓器界也,与吾不关痛痒。逐物则认物为己。物必有还,通还户牖,明还日月。将他为自,终非吾有。至于不汝还者,非汝而谁?明还日月,见日月之明无还也。天有无日月之时,东谈主无有无见日月之性。若然,则分别日月者,还可与为吾有耶?不知因明暗而分别者,当明暗两忘之时,分别安在?故亦有还,此为内尘也。
【译文】
《楞岩推勘初学》说:“不在尘,不在识,惟还根。”这话是什么真理呢?“尘”指的是外物,佛家称之为“器界”,与自我绝不关系。心如若去追赶外物,那就是把外物当作了自我。外物的属性,总归要返还给外物。比如说,通气是门窗的属性,但通气要还给门窗;亮堂是日月的属性,但亮堂要还给日月,硬要把它当作我,永恒都不会为我总共。按照这个道理来推论,直到有一个属性不可返还给东谈主了,这东西不是你的自我,又是什么呢?将亮堂还给日月,但日月被你所看见过的那部分亮堂,却不可返还。天际看不见日月的时候,东谈主却莫得见不到日月的感念。如若是这么,那么区别日月的属性,还不错为我总共吗?不知谈证据明暗来区别的属性,当明和暗都忘掉的时候,那区别又安在?这里面也有着返还,那就是所谓“内尘”。
【原文】
惟见性无还,见性之时,见非是见,则见性亦还矣。还者,还其识念流转之性,即阿难使汝流转心目为咎也。初言八还,上七者,皆明其逐个有还。姑留见性,以为阿难拄杖。究竟见性既带八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志、传送识、阿赖耶识),非真不还也。终末并此一破,方为真见性,真不还矣。
【译文】
惟有达到“见性”的阶段,那才是莫得返还。不过,在见性的阶段,“见”并不是确凿的见,是以连“见性”也还给东谈主家了。这里所返还的,是那种简洁志念虑而流转的“见性”,也就是《楞严经》上释迦向弟子阿难所说的“使汝流转,心目为咎”。他发达“八识”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,加上传送识和阿赖耶识)、“八还”时,前边七种识,都逐个论证他们存在返还,但到了第八识,姑且留住这个“见性”不谈,当作阿难的柱杖。咱们细密一下见性这回事,即然它带有“八识”,那就不是真的莫得返还。如若连这个也给破掉了,那才是确凿的见性,确凿的莫得返还了。
【原文】
子辈回光,正回其当先不还之光,故一毫识念用不着。使汝流转者,惟此六根。使汝成菩提者,亦惟此六根。而尘与识皆毋庸。非用根也,用其根中之性耳。今不堕识回光,则用根中之元性。落识而回光,则用根中之识性。豪厘之辨,乃在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回光,正要回那当先莫得返还的那种性光,是以一点一毫意志念虑也用不着。牵引你意志念虑在流转的,就是那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;但能使你设置菩提(正觉)的,也惟有这六根,一切尘和识都用不上。这里,不是讲利用那六根自身,而是利用那六根中的属性。当今你如不想陷陷入识的逆境,那么在回光时,必须利用那六根中本原之性;如若带着识去回光,那就是利用那六根中的识性了。差之豪厘,谬以沉,就在这个场所。
【原文】
尽心即为识光,放下乃为性光。豪厘沉,不可不辨。识不息,则神不生;心不空,则丹不结。
心静则丹,心空即药。不著一物,是名心静。不留一物,是名心空。空见为空,空犹未空。空忘其空,斯为真空。
【译文】
一言以蔽之,尽心宅心就是识光,放下意念就是性光;这里头有豪厘沉之差,不可不去仔细地分辨。要知谈识不息,神就不生;心不空,丹就不结。心静就成了丹,心空就成了药。不执着任何事物,叫作心静;不留念任何事物,叫作心空。空,如若是概况发现的空,那空就不可算空;直到空得忘掉了空,这才算作念是真空。
第11章 坎离交媾
【原文】
凡漏泄精神,动而交物者,皆离也。凡收转神识,静而中涵者,皆坎也。七窍以外走者为离,七窍之内返者为坎。一阴主于逐色随声,一阳主于返闻收见。坎离即阴阳,阴阳即人命,人命即身心,身心即神气。一自敛息,精神不为境缘流转,即是真交。而寡言趺坐时,又无论矣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如若用卦象来讲明功理,那么但凡漏泄精神,流动而搏斗外物的,都属于离卦;但凡收转神识,静定而素养中心的,都属于坎卦。七窍中外走的是离卦;七窍内返的是坎卦。离卦中间那一阴爻,以追赶神气和声息为本职;坎卦中间那一阳爻,以收回听觉和视觉为本职。广义言之,坎离就是阴阳;阴阳就是人命,人命就是身心,身心就是神气。学谈的东谈主,一初始敛迹气味,他的精神就不再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流转。广义言之,就是也曾确凿的坎离相交了。何况寡言逍遥下来打坐,那天然更高一等了。
第12章 周天
【原文】
周天非以气作东,以心到为妙诀。若毕竟如何周天,是孕育也。无心而守,意外而行。仰不雅乎天,三百六十五度,刻刻变迁,而斗枢终古不移。吾心亦犹是也。心即斗枢,气即群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所谓周天,并不是以气为主体,而是以心到为妙诀。如若要问究竟怎样来扩展周天,那就等于揠苗孕育了。无心而守,意外而行,这就是周天的要领。
请全球仰望天际,那半球的苍穹被东谈主们永别为三百六十五度,日月星辰时时刻刻,不在天球上变换位置,关联词北极星这个斗枢,却终古不移。咱们的心亦然这么。那心好比斗枢,气好比群星,绕着斗枢在转。
【原文】
吾身之气,算作百骸,原是解析。不要十分遵守,于此试验识神,断除妄见,然后药生。药非有形之物,此性光也。而即先天之真气,然必于大定后方见,并无采法,言采者大谬矣。见之既久,心肠光明。天然心空漏尽,解脱尘海。若当天龙虎,明日水火,终成休想。吾昔受火龙真东谈主口诀如是,不知丹书所说,更如何也。
【译文】
咱们身上的气,在算作百骸当中,原是解析着的,真金不怕火功时也不要十分用劲。只须利用这血肉之躯,试验好识神,断除了妄见,真金不怕火丹的药于是就会产生。那药,并不是什么有形之物,而是性光;也就是先天的真气。他必须在寂寞大定以后才会出现。这种药并莫得什么采法,侈谈什么采法的东谈主,那就大错而特错了!
持久也出现了真气,心肠一派光明,天然会达到心空尘漏的田地,于是就能从尘海中解脱出来。如若你今天大谈“龙虎”,未来大谈“水火”,把功理挂在嘴里,不去实践,最终只可成为休想,我从前亲受火龙真东谈主(郑想远)的口诀,讲的就是这么。不知当今的养生丹书上是若何说?
【原文】
一日有一周天,一刻有一周天。坎离交处,等于一周。我之交,即天之回旋也。未能当下休歇,是以有交之时,即有不交之时。然天之回旋,未始少息。果能阴阳交泰,地面阳和,我之中宫正位,万物一时畅遂,即丹经沐浴法也,非大周天而何?此中火候,实实有大小不同,究竟无大小可别。到得功夫天然,不知坎离为何物,寰宇为多么,孰为交,孰为一周、两周,何处觅大小之分别耶?
【译文】
一天有一次周天,一刻也有一次周天。坎离相交之处,就是一周。我身中的坎离相交,也相当于苍穹的不停回旋。但是有相交之时,也就有不交之时。而苍穹的回旋,却莫得一刻罢手过。如若能作念到那样的阴阳交泰,达到地面阳和;这时,我的中宫居于正位,万物随着一时畅遂,这就是养生经典中所提的“沐浴法”。那不是大周天又是什么?这里头的火候,实实在在有大小的不同;但崇拜说来,却又莫得大小之分别。比及你功夫熟习天然,也不知到坎离是什么东西!寰宇是什么类别!什么叫相交?什么叫一周叫两周?又从何处去找那大与小的分别呢。
【原文】
总之,一身旋运难真。不真,见得极大亦小;真则一趟旋,寰宇万物,悉与之回旋,即在方寸处,极小亦为极大。故金丹火候,全要行归天然。不天然,寰宇自还寰宇,万物各归万物。若欲强之使合,终不可合。即如天时久旱,阴阳不和。乾坤未始一日不周,然终见得有几许不天然处。我能转运阴阳,调摄天然,一时云蒸雨降,草木酣适,江山畅通,纵有乖戾,亦觉顿释,此即大周天也。
【译文】
总之,身中的回旋运行,很难达到“真”的地步,不真,天然看起来很大,现实上照旧很小;而真,身内一趟旋,寰宇万物一皆随着回旋;即使在一方寸的场所运行,天然是很小了,现实上却是极大。是以,金丹的火候,全要尊循“天然”二字;不天然,寰宇照旧阿谁寰宇,万物照旧各自的万物,如若想硬行让它们揉合在一谈,却永恒也合不起来。比如天气干旱,阴阳分歧,但苍穹中的乾坤运行,未始不按周天规矩在运转;不过永恒认为有许多不天然的场所。如若咱们能转运阴阳,搭伙天然,云满天际,甘露下跌,草木都获取了充分湿润,江山也随之运行畅通,这时,即使有些不党羽的场所,也就认为很快烟消火灭,这就是大周天的道理。
【原文】
问活子时甚妙,必认定正子时,似着相?不着相,不指明正子时,何从而识活子时?既识得活子时,确然又有正子时。是一是二,非正非活,总要东谈主看得真。一真则无不正,无不活矣。见不得真,何者为活,何者为正耶?即如活子时,是不时见得的。毕竟到正子时,志气清朗,活子时愈觉发现。若未识得活的,且向正的时候验取,则正者现前,活者无不神妙矣。
【译文】
有东谈主问:活子时本来很妙。关联词你说必须先认定正子时,这不是着相了吗?
回话是:不着相,如若不指明正子时,又怎样来壮健活子时?既然壮健了活子时,毕竟还有那正子时的存在,它们是一是二,非正非活,总归要东谈主们看得清爽才行,看得真,就莫得不正,莫得不活了。如若看得不真,能弄了了哪个是活?哪个是正吗?提到活子时,那是不时都可能出现的,但在深夜阿谁正子时里,东谈主的意气毕竟清朗一些,活子时就显得愈加容易出现。如若莫得发现度日子时,暂且不错在正的时候去恭候、去求取;当正子时显到来时,那活子时也无不显其神妙了。
第13章 劝世歌
【原文】
吾因度世丹衷热,不吝婆心并饶舌。
世尊亦为大人缘,直指存一火真可惜。
老君也患有吾身,传示谷神东谈主不识。
吾今略说寻真路,黄中通理载大易。
正位居体是玄关,子午中间堪定息。
光回祖窍万神安,药产川源一气出。
透幕变化有金光,一轮红曰常赫赫。
众东谈主错认坎离精,搬运心肾成间隔。
如何东谈主谈合天心,天若符兮谈自合。
放下万缘绝不起,此是先天真磨蹭。
太虚穆穆朕兆捐,人命关头忘意志。
意志忘后见本真,水清珠现玄难测。
无始烦障一朝空,玉清降下九龙册。
步霄汉兮登天阙,掌风霆兮驱轰隆。
凝想定息是初机,藏隐密地为常寂。
【译文】
吕祖《劝世歌》(释文)是:
我因度世心肠热,不吝匪面命之在饶舌。
如来佛也为了大人缘,直指存一火确实可惜;
老君说忧患由于有身,传示谷神但东谈主不识。
我当今讲细密真之路,《易》中“黄中通理”,
“正位居体”即玄关,子午中间不错定息。
光回到祖窍万神安,药产在川原一气出;
透过帏幕度化出金光,一轮红日频频耀日。
众东谈主把它错认为坎离精,搬运心肾反而违隔;
不如用东谈主谈来合天心,天若安妥谈自安妥。
放下万缘涓滴不起,这是先天的确凿磨蹭;
太虚穆穆莫得征兆,人命关头忘了意志。
意志忘后见了本真,水清珠现精巧难测。
无始的纳闷一朝空,玉清宫降下九龙册。
升上云端汉登上天阙,掌捏风浪驱赶轰隆。
总之,凝想定息是源流,藏隐到密地达到常寂。
【原文】
吾昔度张珍奴二词,皆有想法。
【译文】
我从前引度张珍奴时,曾给她写过两首词,其中含有功法想法。
“谈无巧妙,与你方儿一个;子后午前定息坐,夹脊双不雅昆仑过。这时得气力,想量我。”
“坎离震兑分子午,须认取自家宗祖。地雷回荡山头雨,带洗濯黄芽出土。捉得金精牢闭固,真金不怕火甲庚要生龙虎。待他问汝甚东谈主传?但说谈先生姓吕。”
【原文】
子后午前非时也,坎离耳。定息者,息息归根,中黄也。坐者,心不动也。夹脊者,非背上轮子,乃直透玉清大路也。双关者,此处有难言意。忘神守,而贵虚寂与无。所守,守此义也。液于是化,血于是成,尔后天于是返先天。气于是返神,神于是还虚,虚于是合谈,谈于是圆志,志于是满愿。诀不堪述,此处是也《太乙金华想法》是谈家修身养性的书,教东谈主无思无虑,作念一个有灵巧、有谈德的东谈主。为明清吕祖所作。
《太乙金华想法》
吕洞宾
第01章 天心
【原文】
天然曰谈,谈无名相,一性汉典,一元神汉典,人命不可见寄之天光,天光不可见,寄之两目。古来仙真,以心传心,传一得一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天然,就是谈。谈没驰口头,莫得形象;只是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汉典。人命是看不见,也摸不着,只托福在天光上,天光亦然看不见,摸不着,只托福在两眼上。自古以来仙真传谈,都是以心传心,传授一代,凯旋一代。
【原文】
自太上见化,东华递传某,以及南北两宗,全真可为极盛,盛者盛其徒众,衰者衰于心传,以于今曰,滥泛极矣!凌替极矣!极则返,故蒙净明许祖,垂慈普度,特立教外神话之旨,接引上根。闻者千劫难逢,受者一时法会。皆当仰体许祖苦心,必于东谈主伦曰用间,立定脚跟,方可修真悟性。我今叨为度师,先以太乙金华想法发明,然后细为开说,
【译文】
自从太上点化东华,一直递传到我吕某,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,全真玄门可称谓极盛了;不过说是盛,盛在东谈主数雄伟;其实是衰,衰在心传息交,直致当天,确实泛滥到顶点,凌替到了顶点,周而复始。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悯恤普渡,建议教外神话的原则,来聘请根器非凡的东谈主,听谈者可算是千载难逢,学谈者可算一时机遇,全球都要体会许祖度东谈主的苦心,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庸待东谈主处世方面立定脚跟,然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。我当今运气的担任度师,先教化一下“太乙金华想法”,以后再逐章细为先容。
【原文】
太乙者,无上之谓。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,非一超直入之旨。所传想法,直提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为妙。金华即光也,光是何色?取象于金华,亦秘一光字在内,是先天太乙之真气,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。回光之功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,天心居曰月中。
【译文】
所谓“太乙”者就是无上的代名词之称,一般真金不怕火功的法诀虽有许多种法,但都要借有为之术,以达无为之境,是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。而这里所传授的想法有些不同,一起原就径直建议性功,不落选二法门,是以更为精巧。所谓“金华”也就是光。那光有什么神气?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。用这个名词,内涵包藏着一个“光”字在内,这就是先天太乙的真气。入药镜所说:“水乡铅,只一味”者,就是说这个。回光的功夫,全用逆法,注想天心。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(傍边眼)的中间。
【原文】
《黄庭经》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,尺宅面也,朝上寸田,非天心而何?方寸中具有森罗萧台之胜,玉京丹阙之奇,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。”儒曰:“虚中”;释曰:“灵台”;谈曰:“祖土”,曰:“黄庭”,曰:“玄关”,曰:“先天窍”。盖天心犹宅舍一般,光乃主东谈主翁也。故一趟光,满身之气皆上朝,如圣王建都立极,执财宝者万国;又如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遵从,各司其事。
【译文】
黄庭经云:“寸田尺宅可治生。”的话,那尺宅,指的是东谈主的面部;面部有块一寸见方的田,那不是指天心,又是指什么?这一方寸的场所,尽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,玉京丹阙之奇不雅,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处,儒家称它为“虚中”;释家称它为“灵台”;谈家的称乎更多有“祖土”、“黄庭”、“玄关”、“先天窍”等等。原本那天心就像一家宅院相通;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东谈主翁,是以只须一趟光,则满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,就像圣王建都建朝,万邦都持有财宝前来朝贺;又像主东谈主详确,奴婢天然低头听命,各司其职。
【原文】
诸子只去回光,等于无上妙谛。光易动而难定,回之既久,此光凝结,即是天然法身,而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矣。《心印经》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只须扩展回光,就是无上妙谛。不过要稳重,那光易动而难定,回光一久,那光就会渐渐凝结成天然法身,最终概况凝想于无影无踪之上。心印经所讲的“默朝天主,一纪飞升”者就是指此也。
【原文】
想法行去,别无求进之法,只在纯想于此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天非苍苍之天,即生身于乾宫是也。久之,天然身外有身。
金华即金丹,神明变化,各师于心,此种妙诀,虽不差毫末,然则甚活,全要明智,又须娴静,非极明智东谈主行不得,非极娴静东谈主守不得。
【译文】
扩展想法,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,只在纯想天心。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”。那天,并不是指蓝蓝的天,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(头顶)生成是也。乾为天,日久天长,天然就会身外有身。
金华也就是金丹,它的神明变化,随各东谈主的心而不同。这里面的妙诀,天然莫得涓滴差池,然则这功法却十分灵活。全靠明智,又要娴静。故不是最明智的东谈主不可扩展,不是最娴静的东谈主不可相持。
第02章 元神、识神
【原文】
寰宇视东谈主如蜉蝣,正途视寰宇亦泡影。惟元神真性,则超元全而上之。其精气则随寰宇而残害矣。然有元神在,即磨蹭也。生天生地皆由此矣。学东谈主但能看守元神,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此惟见性方可,所谓本来面容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寰宇看东谈主,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;而正途看寰宇,也像水中的泡影;它们存在的时代十分片晌。惟有东谈主类的元神真性,概况高出悠久的元会年代,更耐久的存在着。但东谈主们的精暖和,却随着寰宇而贪污残害,仍然不可持久。好在还有元神存在,它就是所谓“磨蹭”;寰宇都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。因此,学谈的东谈主只须把元神看守住,就不错超生在阴阳以外,不在三界之中。不过,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,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面容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转世时,元神居方寸,而识神则居下心。底下血肉心,形如大桃,有肺以覆翼之,肝佐之,大小肠承之,假如一曰不食,心上便大不牢固,至闻惊而跳,闻怒而闷,见圆寂则悲,见好意思色则眩,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。问天心不可动乎?方寸中之真意,如何能动。到动时便不妙,然亦最妙,凡东谈主死时方动,此为不妙;最妙者,光已凝结为法身,渐渐通畅欲动矣,此千古不传之秘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从转世时期起,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场所,而识神却安住不才面的腹黑里,底下那颗血肉之心,步地像一只大桃子,有肺协遮掩着它,肝协依傍着它,大小肠相连着它。假如东谈主们一日不吃食品,心上就认为大哥不牢固。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,就蹦蹦的跳;听到震怒的信息,就沉沉的闷;见圆寂的情景,就感到切切伤悲;见到绝色的好意思女,就飘飘然昏眩起来。关联词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闪动?如若要问:天心难谈不可动吗?回话是:方寸处的真意,怎样能动呢?如若它真动了,事情就不妙了,但却亦然最妙。一般东谈主死的时后天心才动,是以叫作念不妙;而最妙,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,渐渐通畅,它就见猎心喜。这些话关联词千古不传之秘语啊。
【原文】
下识心,如强藩悍将,欺天君暗弱,便遥执纪纲,久之太阿格外矣。今凝守元宫,如睿智之主在上,二目回光,如傍边大臣精心辅弼,内务既肃,天然一切奸雄,无不倒戈乞命矣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类的下识心,就像专横霸谈的诸侯和军阀,耻辱上头君主零丁孤身一人,在外边遥执朝纲;久而久之,君臣的地位就会格外过来,发生篡权夺位的事。当今如若凝合神光照定元宫(天心),好比睿智的君主,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;两眼回光,好比傍边大臣精心参正,效果政事清朗,这时,天然一切奸贼乱贼,无不倒戈乞命了。
【原文】
丹谈,以精水、神火、意土三者,为无上之诀。精水云何?乃先天真一之气,神火即光也,意土即中宫天心也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译文】
养生正途是把精(属水)、神(属火)、意(属土)这三件,当作无上之宝。精水是什么?乃是先天真一之气。神火就是光。意土就是中宫天心。以神火为用,意土为体,精水为基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以意生身。身不啻七尺者为身也。盖身中有魄焉,魄附识而用,识依魄而生。魄阴也,识之体也。识不息,则长生永世,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。惟有魂,神之所藏也。魂昼寓于目,夜舍于肝,寓目而视,舍肝而梦,梦者神游也。九天九地,一瞬历遍,觉则冥冥焉,渊渊焉,拘于形也,即拘于魄也。故回光是以真金不怕火魂,即是以保神,即是以制魄,即是以断识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身是由“意”产生出来的,这里所说的“身”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,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,魄附在“识”上而产生作用;识依在魄上得以生涯。魄是阴性的,是识的具体。如若识抵制交,那么放肆你存一火轮回几许次,魄一直存在着,只是随着变个形,搬个家汉典。惟有魂是藏神的时事,魂在白日安住在眼睛里,夜晚睡觉,就安住在肝里,在眼里时,使东谈主能看;在肝里时,使东谈主作念梦,梦就是神在浪荡。那怕九天九地,逐个刹那也不错走遍,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也不铭刻了。那是受到形骸的幼稚,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。是以回光就是为了真金不怕火魂,为了保神,为了制魄,为了断识。
【原文】
古东谈主出世法,真金不怕火尽阴滓,以返纯乾,不过消魄全魂耳。回光者,消阴制魄之诀也,虽无返乾之功,止有回光之诀,光即乾也,回之即返之也。只守此法,天然精水弥散,神火发生,意土凝定,而圣胎可结矣。蜣螂转丸,而丸中生白,神注之纯功也。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,而吾天心休息处,注神于此,安得不生身乎。
【译文】
古东谈主修谈,主张真金不怕火尽阴性的渣滓,复返纯阳的田地,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汉典。咱们建议的回光功法,恰是消阴制魄的法门;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,却有札札实实的回光口诀。所谓光就是乾阳;所谓回就是返还。只须相持这一功法精水天然弥散,神火天然发生,意土天然凝定,终末不错结成圣胎。请看蜣螂不息搓滚那泥团丸,而泥丸里尽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资,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。连粪团丸里都不错产卵、结胎、孵化、出壳;那么咱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,如若能麇集意念,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?
【原文】
一灵真性,既落乾宫。便分魂魄。魂在天心,阳也,轻清之气也,此自太虚得来,与太始同形。魄阴也,沉浊之气也,附于有形之凡心。魂好生,魄望死。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,即识神也。身后享血食,活则大苦,阴返阴也,物以类聚也。学东谈主真金不怕火尽阴魄,即为纯阳也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们那种灵妙的真性,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,便分出了魂和魄。魂住在天心,属阳性,是一种轻清之气,来自雄伟的天际,与“太始”是合并类型。而魄属阴性,是一种沉浊之气,附着在有形的凡心上。魂让东谈主求生,魄却让东谈主找死。一切好色、动气的坏习性,都是魄所把持的,那也就是“识神”。魄在东谈主死之后能享受血食,但东谈主谢世的时候它却很苦。其是以身后更乐,是因为从阴性复返到阴界,恰是物以类聚。学谈的东谈主如若能真金不怕火尽这种阴魄,天然就成为纯阳之体了。
第03章 回光守中
【原文】
回光之名何昉乎?昉之自文始真东谈主也。回光则寰宇阴阳之气无不凝,所谓精想者此也,纯气者此也,纯想者此也。初行此诀,乃有中似无。久之功成,身外有身,乃无中似有。百日专功,光才真,方为神火。百日后,光中天然小数真阳,忽生黍珠,如配偶交合有胎,便当静以待之,光之回,即火候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这个名词,始于何东谈主?始于文始真东谈主(关尹子)。回光的时候,则寰宇间阴阳之气无不凝合,所谓“精想”,所谓“纯气”讲的都是这回事。初始扩展这一个功诀时,是“有中似无”;日久功成,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,那就是“望风捕影”。要专心真金不怕火功一百天,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,那才是确凿的神火。在一百日之后,光天然会凝合;东谈主身中的小数真阳,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,就像配偶交合会怀孕相通,此时必须安心肠去恭候。光的回法,以及回的进度,就是东谈主们常说的“火侯”。
【原文】
夫元化之中,有阳光为把持,有形者为日,在东谈主为目,透露神识,莫此甚顺也。故金华之谈,全用逆法。回光者,非回一身之精华,直回造化之真气,非止一时之妄念,直空千劫之轮回。故一息当一年,东谈主间时刻也,一息当百年,九途永夜也。凡东谈主自的一声之后,逐境顺生,至老未始逆视,阳气衰灭,等于九幽之界。故《楞严经》云:“纯想即飞。纯情即堕”。学东谈主想少情多,陶醉下谈。惟谛不雅息静,便成正觉,用逆法也。《阴符经》云:“机在目”。《黄帝素问》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。皆上注于空窍是也。”得此一节,长生者在兹,超升者亦在兹矣。此是贯彻三教技术。
【译文】
在开阔的造化之中,有阳性的光在作为把持。有形骸的就是太阳;在东谈主身中就是两眼,通过见解透露神识出去,那就是最顺当。是以金华功法,就不可让它顺当,而是聘请一种逆法。
要知谈回光不仅是复返一身的精华,而且是复返造化中的真气;不仅是制止一时之休想,亦然解脱了千劫之轮回。是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一年,就是东谈主间的时刻;把一呼一吸的时代当作百年,那就是阴曹鬼门关的漫漫永夜。
东谈主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降生出世,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,一直到老,从来不曾逆视过。阳性的气逐渐衰微,渐渐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。是以楞严经云:“纯想即飞,纯情即堕”,你们学谈的东谈主原是“想”少“情”多,因而陶醉不才谈之中,惟有内不雅于息静,才能成为正觉,这里用的恰是那种逆法。在试验中眼睛最为紧迫。阴符经云:“机在目。”黄帝素问也云:“东谈主身精华,皆上注于空窍。”都在强调这个。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,长生之方就依靠它,飞升之术亦然依靠它。这是解析了儒、释、谈三教的功夫道理。
【原文】
光不在身中,亦不在身外,江平地面,日月照临,无非此光,故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运转,亦无非此光,是以亦不在身外。寰宇之光华,布满大千,一身之光华,亦自漫天彻地。是以一趟光,寰宇江山一切皆回矣。
【译文】
光并不在身中,但也不在身外。请看江平地面,日蟾光华映照着它们,是以光不独在身中。明智灵巧,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,亦无一不依靠此光,是以它也并不在身外。寰宇的光华,布满了大千世界;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漫天掩地。因此只须你一趟光,那江平地面,一切事物也随着回光了。
【原文】
东谈主之精华,上注于目,此东谈主身之大重要也。子辈想之,一日不静坐,此光流转,何所底止!若一刻能静坐,万劫千生,从此了彻。万法归于静,真不可想议,此妙谛也。然技术下手,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总以不间隔为妙。技术永恒则一。但其间心里少见,要归于天际海阔,万法如如,方为笔直。
【译文】
东谈主的精华是朝上凝集在眼睛中的,这关联词东谈主身上一大重要。你们想一想,假如一天不静坐,那光随视觉而流转,能有个完吗?如若能抽出一会儿的时代来静坐,即使是万劫千生,在其中也能了彻。万法终归于静,这一条是真不可想议呵!这确实最精巧的道理。然则入辖下手真金不怕火功,照旧轮回渐进,由粗入细,最紧迫的一条是要不间隔的真金不怕火为妙。功夫永恒是一贯的,不过在真金不怕火功历程中,却心里少见,只可由个东谈主去体会了,总之要达到掳掠一空,万法如如这种田地,才算是初学笔直。
【原文】
圣圣相传,不离倒映。孔云:“致知”;释曰:“不雅心”;老云:“内不雅”,皆此法也。但倒映二字,东谈主东谈主能言,不可笔直,未识二字之义耳。反者,自知觉之心,反乎形神末兆之初,则吾六尺之中,反求个寰宇末生之体,今东谈主但一、二时中间静坐,反顾己私,便云倒映,安获取头!
【译文】
自古以来,圣师世代相传,从未离开“倒映”这一说。孔子云:“致知”,释迦号:“不雅心”,老子云:“内不雅”,皆是指此一法也。但是“倒映”这二个字,东谈主东谈主都会说,却多量不可作念到初学笔直;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确凿函义。“反”者,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,复返到我方形骸和精神还未酿成的那种阶段去;也就是在我方六尺之躯当中,反求阿谁寰宇尚未酿成过去的骨子,是个什么式样。当今学谈的东谈主,只知谈每天静坐一二小时,反想一下我方种种的行为,便说作念到了“返照”,那岂肯叫绝对呢?
【原文】
佛谈二祖,教东谈主看鼻尖者,非谓着念于鼻端也。亦非谓眼不雅鼻端,念又注中黄也。眼之所至,心亦至焉,何能一上而一下也,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。此皆误指而为月。毕竟如何?
【译文】
佛谈二教的教祖,叫东谈主静坐时不雅看鼻尖,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麇集在那鼻端那里;也不是让你把眼不雅盯着鼻端,而意念又麇集在中黄部位。因为眼睛所到之处,情意也随着到此处;心所到之处,气也随着到了。这若何能一上又一下?又若何能忽上忽下?照这种领悟法,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“认指为月”的妙谕了,什么是“认指为月”,就是说有东谈主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东谈主看,那东谈主没看月亮,只看着他的手指。回反正传,那么究竟要若何办才好?
【原文】
曰鼻端二字最妙,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。初不在鼻上,盖以翻开眼,则视远,而不见鼻矣;太闭眼,则眼合,亦不见鼻矣。翻开失以外走,易于缭乱,太闭失之内驰,易于昏沉,惟垂帘得中,正巧望见鼻端,故取以为准。只是垂帘正巧,任彼光天然透入,不劳你打针与不打针。
【译文】
我说就是这“鼻端”二字最妙!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模范,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头,因为静坐时,眼睛开得太大,就看得过远,于是看不见鼻子了。眼睛闭得偏执,就等于合上了眼,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。太开的波折,是眼睛外走,容易产生缭乱现象;太闭的波折,是见解内驰,容易产生昏沉现象。惟有眼垂帘得适中,正巧能望见鼻顶端,最为得当,是以取鼻端以为模范。这只是让你垂帘的作念到恰到好之处,使光天然透入,无需你主动打针或不打针。
【原文】
看鼻端,只于当先入静处举眼一视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如泥水匠东谈主用线一般,彼自起手一挂,便依了作念上去,不单管把线看也。
【译文】
眼睛看鼻端,只是在当先将近入静时,举目一视,定个准则,然后你就放下不去管他。好比泥水匠东谈主砌墙挂线一般,他把线挂起来,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,并不需要一边在砌,一边总是稳重去看线。
【原文】
止不雅是佛法,原不秘的。以两目谛不雅鼻礼貌身安坐,系心于缘中,谈言中黄不必言头中,但于两眉中间,皆平处牵记便了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牵记两眉中间,光天然透入,不必着意于中宫也,此数语已括尽要旨。其余入静出静前后,以下止不雅书印证可也。
【译文】
止不雅的功法原是佛家的法,并莫得什么精巧。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不雅看鼻尖,然后正身安坐,把心关系在“缘中”部位。佛家言“缘中”,就是谈家所说的“中黄”合并道理。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。初学的东谈主,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眸子皆平之处,关系意念就不错。光是活泼泼的东西,在两眼皆平处关系意念,那光就会天然则然的透入,并不必要将意念麇集在中黄部位。我这几句话,也曾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,其余入静、出静前后应稳重事项,全球不错参考隋代智顗群众所着的《小止不雅书》印证。
【原文】
缘中二字极妙。中无不在,遍大千皆在里许,聊指造化之机,缘此初学耳。缘者缘此为端倪,非有定着也,此二字之义,活甚妙甚。
【译文】
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!无所不在是为“中”;通盘大千世界都不错包括在里面,聊以指令造化之机,必须缘着这条路初学。是以“缘”字,就是“缘”着这一谈点来开端,来萌芽,不是叫你定定地去登攀着它,此二字的意旨,确实太活了,太妙了!
【原文】
止不雅二字,原离不得,即定慧也。以后凡念起时,不要仍旧兀坐。当究此念在何处,从何起,从何灭,反复推究,了不可得,即见此念起处也。不要又讨过起处,觅心了不可得。吾与汝宽解竟,此是正不雅,反此者,名为邪不雅。如是不可得已,即仍旧绵绵去止,而继之以不雅,不雅而继之以止,是定慧双修,此为回光。回者止也,光者不雅也。止而不不雅,名为有回而无光,不雅而不啻,名为有光而无回,志之。
【译文】
“止”和“不雅”这二个字,原是离不开的,那也就是“定”和“慧”也。以后全球在静坐时,如若有染念出面前,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,不错找一找这个念头出当今何处?从何而起?又从何而灭?反复细密,一直悲伤追不出效果来,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。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,最安妥是达到所谓“觅心了不可得,吾与汝宽解竟。”这种进度,像这么才是正不雅,若不是这么,就不是正不雅,叫作念“邪不雅”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,以后,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,那么仍然绵绵地止住它,接着又去不雅它,不雅到合适的进度,就再去止住那不雅的念头,这种功法,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,也就是我前边所讲的回光。回者就是止;光者就是不雅。止而不不雅,称为有回无光;不雅而不啻,称为有光无回。请全球务必记取这小数。
第04章 回光调息
【原文】
想法只须纯心行去,不求验而验自至。不详初机病痛,昏沉缭乱,二种尽之。却此有机窍,无过寄心于息,息者自心也。自心为息,心一动,而即有气,气同意之化也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“想法”只须专心扩展去作念,不求验而效验自来,大致说,初学静坐的东谈主,不过乎有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。要颐养这种差错的步骤,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头,“息”者这个字,由“自”“心”两字组成,是以说“自心为息”的确,心一动,就有了气味,气味本是心所化出。
【原文】
吾东谈主念至速,雾顷一妄念,即一呼吸应之。故内呼吸与外呼吸,如声响之相随,一日有几万息,即有几万妄念。神明漏尽,如木稿灰死矣。然则欲无念乎,不可无念也,欲无息乎,不可无息也。莫若即其病而为药,则心息相依是已。故回光兼之以调息,此法全用耳光。一是眼神,一是耳光。眼神者,外日月交光也,耳光者,内日月交精也。然精即光之凝定处,同出而异名也。故明智总一灵光汉典。
【译文】
咱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,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,相应的就有一次呼吸,念头是内呼吸,气味是外呼吸,就像声波和音响相通的相随相应,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,就有几万个妄念,像这么下去,东谈主的精神就会破钞,最终成为朽木死灰。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?那不行,莫得念头是作念不到的,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相通,那明明是作念不到的事。不如就这个病,下这个药,将心和息牢牢依靠在一谈。用这种步骤来统一它们。是以在回光时,同期也要调息,调息功法全用耳光。回光是用眼睛,而调息则用耳光;见解在外,相当于日月交光。耳光在内,想当于日月交精。那精就是光的凝定情状,现实上是同出而异名。东谈主的聪和明,一言以蔽之只是一灵光汉典。
【原文】
坐时用目垂帘后,定个准则便放下。然竟放下,又恐不可,即存心于听息。息之收支,不可使耳闻,听惟听其无声也。一有声,便粗浮而不入细,即耐性轻幽微微些,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之,忽然微者速断,此则真息现前,而心体可识矣。盖心笃定息细,心一则动气也,息笃定心细,气一则动心也。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,亦以心无处脱手,故缘气为之端倪,所谓纯气之守也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,先将两眼垂帘后,定个准则,然后将万虑放下。但就这么放下,只怕也作念不到。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声息。负气味的收支,不可让耳朵听到。听是听其无声,一有了声,那就说明气味粗浮,还未入细;必须耐性的把呼吸再放幽微一些,静细一些,照这么愈放愈微,愈微愈静,久而久之,忽然连那轻细的气味也瞬息断了。其时真息就来到你的面前,心的本来面容就能觉察到了。因为心一细,气味也会随着细;只须意念专一,就不错调动真气,呼吸一细,心也会随着细,只须气味专一,就不错调动心神。古东谈主主张在定心之前,先要养气;亦然关于情意无处入辖下手;是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,这就是所谓“纯气之守”。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动字,动者以陈迹牵动言,即制字之别称也。即不错奔趋使之动,独不不错纯静使之宁乎。此大圣东谈主,视心气之交,而善立方便,以惠后东谈主也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调“动”的意旨。动,拿陈迹牵动来作念比方,那就是“掣”字的别称。物体不错用陈迹拉着跑,使它动起来;心神难谈就不不错用纯静来使它清闲下来吗!这是大圣东谈主不雅察到心暖和的交互关系,总结出来的便捷步骤,用以惠赐后东谈主。
【原文】
丹书云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”,此要诀也。盖鸡之是以能生卵者,以暖气也。暖气止能温其壳,不可入其中,则以心引气入,其听也,一心注焉,心入则气入,得暖气而生矣。故母鸡虽偶然出外,而常作侧耳势,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。神之所注,未始少间,即暖气亦日夜连接,而神活矣。神谢世,由其心之先死也。东谈主能点燃,元神活矣。点燃非枯稿之谓,乃专一不二之谓也。
【译文】
养生书上说:“鸡能抱卵心常听,”这是一句妙诀。你看母鸡孵蛋,用的是暖气,但那暖气只可去暖蛋壳,而不可贯入蛋中;惟有效心来把暖气引进去。母鸡抱蛋时专心的听,一心专注,心插手蛋内,气也随着插手,蛋获取了暖气,于是发育出小鸡。母鸡孵蛋时期,偶然也出外走走,不过它频频作侧耳而听的姿势,心神照旧专注在蛋上,一直莫得间隔,于是神就活了。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。东谈主如若先能点燃,元神也就会活。但这里所讲的点燃,不是使心枯槁而死,乃是使心专一不分。
【原文】
佛云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”心易走,即以气纯之,气易粗,即以心细之,如斯而焉有不定者乎。
【译文】
佛家常说:“置心一处,无事不办,”心容易走,就用气来清闲它;气容易粗,就尽心来轻细它。照这么办,还会有东当耳边风的情况吗。
【原文】
不详昏沉、缭乱二病,只须静功,日日连接,自有大休息处。若不静坐时,虽有缭乱,亦不自知。既知缭乱,即是却缭乱之机也。昏沉而不知,与昏沉而知,相去奚啻沉!不知之昏沉,真昏沉也。知之昏沉,非全昏沉也,清朗在是矣。
【译文】
大体上昏沉和缭乱二种差错,只须静功功夫每天不间隔,天然会有很大的改善。如若不去静坐,天然一直存在着缭乱,我方也不知谈。当今知谈有缭乱这种差错存在,那就是甩掉缭乱的开端了。昏沉而不自发,与昏沉而我方能发觉,两种比较,何只相去沉!不被发觉的昏沉,才是确凿的昏沉;知谈我方在昏沉,还不是完全昏沉,因为其中还有了了明白在里边。
【原文】
缭乱者,神驰也,昏沉者,神未清也,缭乱易治,而昏沉难医。譬之病焉,有痛有痒者,药之可也,昏沉则麻痹不仁之症也。散者不错收之,乱者不错整之,若昏沉,则蠢蠢焉,冥冥焉。缭乱尚有方所,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。缭乱尚有魂在,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。
【译文】
缭乱是神在游动,昏沉是神不了了。缭乱易治,昏沉难医。好比生病相通,有痛的,有痒的,片言只字就不错把它治好;而昏沉好比是麻痹不仁的症候,不大好治。散的不错收拢;乱的不错去整理;而昏沉则是蠢蠢然、冥冥然的,真不好下手。缭乱还有个田地,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把持。不像缭乱前锋有魂在,而昏沉时,则纯是阴气为主。
【原文】
静坐时欲睡去,等于昏沉。却昏沉,只在调息,息即口鼻收支之息,虽非真息,而真息之收支,亦于此寄焉。凡坐须要静心纯气,心因何静,用在息上。息之收支,惟心自知,不可使耳闻,不闻则细,笃定清,闻则气粗,粗则浊,浊则昏沉而欲睡,天然之理也。天然心用在息上,又善要会用,亦是毋庸之用,只须微微照听可耳。此句有微义。
【译文】
静坐时昏头昏脑,那就是昏沉的差错来到了。甩掉昏沉的办法是在调息,息就是口呼鼻吸,收支之气,天然不是真息,但真息的收支,却托福在这一呼一吸上头。静坐时,先要静心纯气。心怎样静?用在息上,息的收支,惟有心情明白,不可让耳朵所听见。听不见,息就细,息一细,气就清。听得见,息就粗,息一粗,气就浊。气浊天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,这是很天然的道理。不过把心用在息上,又要善于诓骗,那是一种毋庸之用,不要过于崇拜,只须微微照听一下就行了。
【原文】
何谓照?即见解自照。目惟内视而不过视,不过视而惺然者,即内视也,非实有内视。何谓听?即耳光自听,耳惟内听而不过听,不过听而惺然者,即内听也,非实有内听。听者听其无声,视者视其无形。目不过视,耳不过听,则闭而欲内驰。惟内视内听,则既不过走,又不内驰。而中不昏沉矣,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。
【译文】
怎样去照?是用见解自照。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;眼睛不过视,天然就是内视。并非确凿有一种内视步骤。怎样去听?就是用耳光自听,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,听是听其无声,视是视其无形;只是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,耳不向外听,心神会因阻塞住了而想内驰;惟有作念到内视、内听,于是心神既不可外走,又不可内驰;处在中间,那就不会昏沉了。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步骤。
【原文】
昏沉欲睡,即起漫衍,神清再坐。早晨有暇,坐一蛀香为妙。过午东谈主事多扰,易落昏沉,然亦不必截止一蛀香,只须诸缘放下,静坐移时,久久便有入头,不落昏熟睡者。
【译文】
实在昏沉欲睡,就不要拼凑去坐,应当起来漫衍一下,等神清之后再坐。早晨起来有空,静坐一柱香的时代为最妙。过了中午,东谈主事多扰,静坐中容易发生昏沉,但也不必截止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代;只须把多样染念职守放下,高质料的静坐移时,久而久之就会有所高出,再也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。
第05章 回光差谬
【原文】
诸子技术,渐渐熟习,然枯木岩前杂沓多,正要细细开示。此中音书,身到方知,吾今则不错言矣。吾宗与禅宗不同,有一步一步证验,请先言其辞别处,然后再言证验。想法将行之际,予作方便,勿多尽心,放教活泼泼地,令气和心适,然后入静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诸君当今的功夫渐渐熟习了。不够俗语说:“枯木岩前错路多”,我还要细细的给全球发达一下,这里边的音书,确实身到方知,但当今我不错对全球详备讲了。我谈家功法与禅学不同,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。请允许我先讲互异之处,然后再谈效验。在将要扩展“想法”功法的时候,事前要作好准备,不要多尽心,使心神活活泼泼地,让气味和平,心神恬适,然后再静坐。
【原文】
静时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无事中里,所谓无记空也。万缘放下之中,惺惺自如也。又不不错意兴承当,凡大崇拜,即易有此。非言不宜崇拜,但真音书,在若有若无之间,以特意意外得之可也。惺惺不昧之中,放下自如也。又不可堕于蕴界,所谓蕴界者,乃五阴魔用事。
【译文】
入静时,正要得机得窍,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,在放下一切嗅觉和想虑当中,心神依然要和平时相通的清醒;但又不可饶有兴味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。在清醒而不糊涂之中,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;然又不可任其所为,以致陷入蕴界。所谓“蕴界”是指色(形象)、受(嗅觉)、想(意象)、行(意志)、识(意志),五种阴魔的行为。
【原文】
如一般入定,而稿木死灰之意多,地面阳春之意少,此则落于阴界,其气冷,其息沉,且有许多寒衰风景,久之便堕木石。又不可随于万缘,如一入静,而无端众绪忽至,欲却之不可,随之反觉顺适,此名主为奴役,久之落于色欲界。上者生天,下者生狸奴中,若狐仙是也。彼在名山中,亦自受用,风月花果,舆树瑶草,三五百年受用去,多至数千岁,然报尽还生诸趣中。此数者,皆差路也。差路既知,然后可求证验。
【译文】
有些学谈者在入定的时候,朽木死灰的风景多,地面阳春的风景少,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,他的气是冷的,他的息是沉的,里面还有许多寒衰风景,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成了木头和石头了。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。但又不可伴随万缘。如若在静坐时,莫名其妙乡多样想绪纷繁降临,甩掉它们又甩掉不掉;听凭它们南来北往,反而认为顺当欢悦;这种情况叫作念“主为奴役”。照这么修皆下去,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。气运好的照旧作念东谈主,气运不好的就下生作念了哺乳动物,比如说成了狐仙。狐仙它在名山之中,也还算是享福。那些风月花果,奇树异草,三五百年尽它享用,寿命长的不错到几千年。但到头来,照旧要插手存一火轮回,回到纳闷的世界里来。以上说的几种,都是差路也。知谈了差路,然后就不错谈到效验了。
第06章 回光证验
【原文】
证验亦多,不不错小根抠门承当,必想度尽众生,不不错轻心慢心承当,必须请事斯语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的证验也多,这不不错小根、抠门来对待,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胸宇;更不不错用轻心、慢心来对待,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扩展。
【原文】
静中绵绵连接,形貌悦豫,如醉如浴,此为遍体阳和,金华乍吐也。既而万颧俱寂,皓月中天,觉地面俱是光明田地,此为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也。既而遍体充实,不畏饱经世故,东谈主当之兴味索然者,我遇之精神更旺,黄金起屋,白玉为台;世间贪污之物,我以真气呵之立生;红血为乳,七尺肉团,无非金宝,此则金华大凝也。
【译文】
入静中间嗅觉到绵绵而不间隔,形貌隆盛,心神欢悦,好象处在微醉之中,沐浴之后;这就是遍体阳和,金华初露的璀璨。随后又认为万籁无声,一轮皓月升到中天,地面皆备成为光明世界;这就是心体开明,金华正放的璀璨。随后又嗅觉到全身至极的充实,有不畏饱经世故的气概,别东谈主感到兴未索然的事,我际遇了却精神更旺;就像用黄金建屋,用白玉筑台,世间上贪污的东西,我用真气来呵它,它坐窝就收复期望;红血变成了乳汁。我这七尺血肉之躯,似乎全是金宝所组成的,有了这种璀璨,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。
【原文】
第一段,是应《无量寿经不雅》云:“日落洪流,行树法象。”日落者,从模糊立基,磨蹭也。上善若水,清而无暇,此即太极把持,出震之帝也。震为木,故以行树象焉。七重行树,七窍光明也。西北乾方,移一位为坎,日落洪流,乾坎之象。坎为子方,冬至雷在地中,蒙眬隆隆,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,行树之象也,余可类推矣。
【译文】
第一段效验,正如佛家《无量寿经不雅》条目不雅想的“日落”“洪流”“行树”等种种初期“法象”。日落风景,璀璨着模糊之中,由磨蹭打下基础。洪流风景,安妥“老子”所说的“上善若水”,清洁无瑕,那就是由磨蹭进化成的太极把持,也就是易经说卦所谓的“帝出乎震”。震在八卦中属木,是以又用“行树”来作为表象。经中所说的“七重行树”,璀璨的七窍光明。
【原文】
第二段,即肇基于此,地面为冰,琉璃宝地,光明渐渐凝矣。是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,金性即现,非佛而何,佛者大觉金仙也。此大段证验耳。
【译文】
第二段效验,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。不雅想地面变成冰雪世界,化为琉璃宝地,光明逐渐凝合;于是以后不雅想的风景中,就出现了篷台,而继之出现了诸佛。金性显露,那不就是佛吗?“佛”是译音,本就是“大觉金仙”。上头所讲的是通盘功法修皆中大段的效验。
【原文】
当今证验,可考有三:
一则坐去,神入谷中,绅士语言,如隔里许,逐个明了,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,未始不闻,我未始一闻,此为神在谷中,随时不错自验;
【译文】
当前全球概况印证的效验,大致有三种:
一种是入静之后,神插手谷中,听到外边有东谈主语言,声息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,但又了了而明了;那声息进中听饱读,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,未始听不见;但又未始能听得见。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,全球随时不错体验到。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眼神腾腾,满前皆白,如在云中,开眼觅身,无从觅视,此为虚室生白,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也;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见解腾腾散开,前边一派白色,就像在云彩当中,即使睁开眼去看我方的形骸,也无从看见,这种现象称为“虚室生白”,那是表里通后,祥瑞止止的风景。
【原文】
一则静中,肉身氤氲,如绵如玉,坐中若留不住,而腾腾上浮,此为神归顶天,久之上涨不错立待。
【译文】
一种是在入静之中,身材温情和软,又像棉花,又像碧玉,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,有腾腾上浮的嗅觉。那是因为神归头顶之天;久而久之,形骸的起飞是不错终结的。
【原文】
此三者,皆当今可验者也。然亦是说不尽的,随东谈主根器,各现殊胜。如《摩诃止不雅》中所云:“善根发相是也。”此事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,须我方靠得住方真。
【译文】
这三种,都是当今可考据的风景。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,随各东谈主的素养不同,而产生多样不同妙景。正如《止不雅书》所列举的那种:“善根发相,如东谈主饮水,心里少见”。总之一句话,必须我方靠得住,那才是清爽。
【原文】
先天一气,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,一气若得,丹亦立成,此一粒真黍珠也。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。有不时之先天,一粒是也,有统体之先天,一粒乃至无量是也。一粒有一粒力量,此要我方胆大,为第一义。
【译文】
先天一气,不错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。找到了先天一气,丹也就不错真金不怕火成。这关联词一粒确凿的黍珠。正如张伯端《金丹四百字》所说“一粒复一粒,从微而至着。”先天,也有阶段性的先天,就是上头所讲的“一粒”;也有举座性的先天,就是从一粒乃至无尽粒。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。最紧迫的第一义,是必须我方决心大。
第07章 回光活法
【原文】
回光循循然行去,不要废弃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。”
子以正念治事,即光不为物转,光即自回。此不时无相之回光也,尚可行之。而况有确凿着相回光乎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扩展,也不要影响我方的正业。
古东谈主云:“事来要应过,物来要看透”。你们在日常生活顶用正念行事,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迁移。遇事以正确格调对待,光随时不错复返,这叫作念不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。
【原文】
日用间,能刻刻随事返照,不着一毫东谈主我相,等于遍地回光,此第一妙用。早晨能遣尽诸缘,静坐一、二时最妙。凡应事接物,只用返照法,便无一刻间隔。如斯行之,三月两月,天上诸真,必来印证矣。
【译文】
日常生活中,概况不时处处作念返照功夫,又不着东谈主相,又不着我相,一点一毫也不耿耿在心,那就是等于遍地随时在回光,这才是“想法”的第一妙用。
早晨起来,撤销多样干涉,静坐一二个小时,那就是最妙。不过,就在平时的一切待东谈主接物行为中,教训返照法,概况作念到莫得一刻间隔;照此扩展之两月、三月,也会感动天上仙真,来与你印证了。
第08章 纵容诀
【原文】
玉清留住纵容诀。四字凝想入气穴。
六月俄看白雪飞。三更又见乌轮赫。
水中吹起藉巽风。天上游归食坤德。
更有一句玄中玄。无何有之乡是真宅。
【译文】
太始天尊留住了一种概况让东谈主达到纵容田地的修皆诀要,四字凝想入气穴;
通过凝想将先天的元神(精神的高级次部分)与后天的气味相讨好,何况带领入特定的气穴(如丹田、泥丸宫等紧迫穴位)
修皆者在深度冥想、气功修皆或者精神麇集的情状下所产生的幻觉或者内心的感悟。
通过调度呼吸(风可璀璨呼吸之气)和诓骗水的意象所代表的内在能量流动,来达到身心的均衡和调解。
通过冥想、禅定等方式将意志晋升到高远的田地(天上游归),然后在追念现实生活中,践行地面般的包容、和蔼和忘我奉献的品德(食坤德)。
修行者不要吹法螺于已有的设置和领悟,要不息高出自我,深入探索内心的奥秘。
当修行者达到一定的田地时,会发现确凿的安宁和吹法螺并不在于外皮的物资世界,而是在内心的深处。通过修行,东谈主们不错解脱对外皮物资的依赖和执着,追念到内心的本真情状,找到确凿属于我方的精神家园。在这个田地中,东谈主们概况高出平凡的纳闷和困扰,体验到一种深切的内快慰心和目田。
【原文】
律诗一首,玄奥已尽。正途之要,不过无为而为四宇。惟无为,故不滞方所形象,惟无为而为,故不堕顽空死虚。作用不过一中,而枢机全在二目,二目者,斗柄也,搭救造化,转运阴阳,其大药则永恒一水中金,即水乡铅汉典,绪言回光,乃指点初机,从外以制内,即辅以得主。此为中、下之士,修下二关,以透上一关者也。今端倪渐明,机括渐熟,天不爱谈。直泄无上想法,诸子秘之秘之,勉之勉之!
【译文】
我这一首律诗,也曾把功法的玄奥说尽了。正途的要领,不过乎“无为而为”四个字。惟有无为,才不凝滞在鸿沟和形象之上;惟有以无为而行有为,才不致陷入顽空死虚之中。其中的作用不过乎一个“中”字;而枢机全在两眼。两眼就好比那北斗星的斗柄相通。造化的搭救,阴阳的转运,皆备靠着它。而大药,永恒只是一“水中金”这一味。前边所讲的回光功法,是用来指点初学的东谈主,从外部来限定里面,用臣佐来保证帝王。这里是为中下之士修下两关,来透入上头那一关建议的功法。当今修行谈路逐渐爽气,功法重要已渐渐熟习。上天不恻隐那荒芜的谈法,让我径直袒走漏那空前绝后的想法。你们诸君要崇拜啊!辛苦啊!
【原文】
夫回光其总名耳。技术进一层,则光华盛一番,回法更妙一番。前者由外制内,今则居中御外。前者即辅相主,今则奉主宣献,面容一大格外矣。法子欲入静,先调摄身心,牢固安和,放下万缘,赤身赤身。天心正位于中,然后两目垂帘,如奉圣旨,以召大臣,孰敢不遵。次以二目内照坎宫,光华所到,真阳即出以应之。
【译文】
回光,是功法的总称号。但功夫上进一层,则光华也汜博一番,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。前边功法是由外部而限定里面,当今功法例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;公众号搜谈衍世界。前边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帝王,而当今功法例是奉帝王圣旨来发号布令,面容完全是一大格外。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,起原要调身调心,使它牢固安和,接着放下万缘,涓滴莫得挂念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,然后两眼垂帘,就象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,谁敢不尊?接着就用两眼的眼神内照坎宫(丹田),光华所到之处,真阳就会出来应接。
【原文】
不随物生,阴气即住,而光华注照,则纯阳也。同类必亲,故坎阳上腾,非坎阳也,仍是乾阳应乾阳耳。二物一遇,便纽结不散,絪缊行为,倏来倏去,倏浮倏沉,我方元宫中,恍若太虚无量,遍身轻妙欲腾,所谓云满千山也。次刚交游无踪,浮沉无辨,脉住气停,此则真交媾矣,所谓月涵万水也。俟其冥冥中,忽然天心一动,此则一阳来复,活子时也。然则此中音书要细说,
【译文】
八卦中的离,外部是阳而里面是阴。它的骨子原是乾卦,一个阴爻插手里面,却成为主东谈主。于是随物而生心,顺出而流转。当今回光内照,不随物而生心,那阴气就受到了限定;同期由于光华的打针,渐渐变成了纯阳。又因同类相亲,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朝上涨腾。这一阳爻原非坎阳,现实上亦然乾阳,是以,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。这二件物体再会,就是纽结不散,氤氲行为,忽来忽往,忽浮忽沉。这时我方元宫之中(指胸腹腔),犹如天际那样广阔盛大,全身轻妙无比,飘飘然好象要上涨,这就是所谓“云满千山”。接着,那气机交游无踪,浮沉无迹,忽然脉也停住了,气味也停了。这种情状在养生书中称为“坎离交媾”;这就是所谓“月涵万水”。比及在那杳杳冥冥之中,忽然天心一动,这就是一阳来复,活子时出现了。但这里面的音书还要细说。
【原文】
凡东谈主一视一听,耳目逐物而动,物去则已,此之动静,全是民庶,而天君反随之役,是尝与鬼居矣。今则一动一静,皆与东谈主居,天君乃真东谈主也。彼动即与之俱动,动则天根;静则与之俱静,静则月窟;静动无端,亦与之为静动无端;休息高下,亦与之为休息高下,所谓天根月窟闲交游也。
【译文】
一般东谈主用眼睛去看,用耳朵去听,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,外物走了,看和听的行为也终结了。这里头的动静,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就业,而上头的皇帝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相通。这么下去,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谈了。当今咱们真金不怕火功的东谈主,一动一静,不是跟鬼在一谈,而是跟东谈主在一谈。那东谈主,就是真东谈主,就是我方身中的皇帝。皇帝一动,底下的臣民一皆随着动;这种动就称为“天根”。皇帝一静,底下臣民也一皆随着静;这种静就称为“月窟”。皇帝动静无端,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;皇帝休息高下,臣民们也随着休息高下;这就是所谓“天根月窟闲交游”。
【原文】
天快慰祥,动违其时,则失之嫩;天心已动,尔后动以应之,则失之老;天心一动,即以真意上涨乾宫,而神光视顶,为诱掖焉,此动而适时者也。天心既升乾顶,游扬自得,忽而欲寂,急以真意引入黄庭,而眼神视中黄神室焉,既而欲寂者,一念不生矣。视内者,忽忘其视矣,尔时身心,便当一场大放,万缘泯迹,即我之神室炉鼎,亦不知在何所,欲觅己身,了不可得,此为天入地中,众妙归根之时也,即此等于凝想入气穴。
【译文】
天心处在安祥之中,气纯真得过早,火侯就失之太嫩;天心也曾在动,那气机在背面才动,火侯就失之太老。正确的方式,是天心一动,坐窝用真意诱掖气机向乾宫(头顶)上涨,两眼的神光也扫视顶部作为带领,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。皇帝也曾上涨到乾宫,正在游扬自得时,忽然那通顺似乎要罢辖下来;这时应当马上用真意带领他下跌到黄庭部位(中丹田),而见解内视那“心后关前”的中黄神室。接着,气机通顺又要罢手,那是一念不生的效果。这时见解向内扫视的意念,也忽然遗忘了,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,万感千念一时泯灭;我方神室中真金不怕火丹的炉鼎(鼎指着中丹田,炉指着下丹田),也不知谈放在什么场所,甚而连我方的形骸在什么场所,也找它不到。如若插手这种田地,就叫作“天入地中”,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。到了这一阶段,才是所谓“凝想入气穴。”
【原文】
夫一趟光也,始而散者欲敛,六用不行,此为素养本原,添油接命也。既而敛者,天然酣畅,不费纤毫之力,此为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也。既而影响俱灭,寂寞大定,此为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也。一节中具有三节,一节中具有九节,俱是后日阐明。
【译文】
按照回光功法顺次来印证,在扩展回光的时候,初始那光像一盘散沙,自后逐渐有了敛迹的趋势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种功能,好象都要罢手运行了,这就是“素养本源,添油接命”一节功法。接着敛迹起来的光,天然则然的牢固悠游,不费涓滴气力,这就是“安神祖窍,翕聚先天”一节功法。接着,一切影响逐渐消散,插手寂寞大定的情状,这就是“蛰藏气穴,众妙归根”的一节功法。这里是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,至于一节功法中具有九节,比及以后再向全球仔细讲明。
【原文】
今以一节中,具三节言之,当其素养而初静也。翕聚亦为素养,蛰藏亦为素养,至后而素养皆蛰藏矣,中一层可类推,不易处而刑事职责矣,此为无形之窍,千处万处一处也,不易时而时辰焉,此为无候之时,元会运世一刻也。
【译文】
当今先谈谈一节功法中具有三节的问题,当处于“素养”阶段初始入静时,“翕聚”就是“素养”,“蛰藏”亦然“素养”,到了“翕聚”阶段,“素养”“蛰藏”都是“翕聚”,到了终末“素养”、“翕聚”也就是“蛰藏”,中间一层还不错以此类推。不须要改变意念所守的部位(窍),而这部位自会分开;这就是所谓“无形之窍”,那怕部位有千处万处,也只是一处。不须要改变功法所立的阶段(时),而阶段自会分开,这就是所谓“无候之时”,那怕阶段分红元会运世(一生,为三十年;一运为十二世;一会为三十运;一元为十二会。),也只是一刻汉典。
【原文】
凡心非静极,则不可动,动动忘动,非骨子之动也。故曰感于物而动,性之欲也,若不感于物而动,即天之动也。是知以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若不以物而自动,即天之动也。不以天之动对天之性,句落下说个欲字,欲在有物也,此为出位之想,动而有动矣。一念不起,则正念乃生,此为真意。寂寞大定中,而天机忽动,非意外之动乎,无为而为,即此意也,
【译文】
一般来说,心神不到极静阶段,它就是不可动;即使动,亦然一种妄动,而不是骨子的动。是以说:“心神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,那是东谈主性的欲望所驱使;而不因对事物有所感受而动的心,那才是寰宇之动。不要用天的'动’来对应天的'性’,这句话说的是个'欲’字。”欲望就在于有“物”。这就是《易经艮卦,象词》所反对的“出位”之想,是一种有“动”的动。如若能作念到一念不起,于是正念就会产生;正念也就是“真意”。在这寂寞大定之中,天机忽动,那不就是无念的动吗?所谓“无为而为”,指的恰是这个真理。
【原文】
诗首二句,全括金华作用。次二句是日月互体意,六月即离火也,白雪飞即离中真阴将返乎坤也。三更即坎水也,乌轮即坎中一阳,将昭彰则返乎乾也。取坎填离,即在其中。次二句,说斗柄作用,升降全机。水中非坎乎?目为巽风,眼神照入坎宫,摄召太阳之精是也。天上即乾宫,游归食坤德,即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养火也。末二句,是指出诀中之诀。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得,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也。圣学以知止始,以止至善终,始乎磨蹭,归乎磨蹭。
【译文】
我那首律诗的头二句,也曾全部概述了金华的作用。底下二句,真理是“日月互体”的意旨,“六月”指离卦的火;“白雪飞”是指离卦中间一爻的真阴,将返归于坤也。“三更”指坎卦的水;“乌轮”指坎卦中间一爻的阳,将要昭彰返归于乾。所谓“取坎填离”就包含在这两句诗当中。再底下二句,说的是斗柄作用,概况升降通盘气机,“水中”岂不是坎卦吗?“巽风”指的就是眼睛,见解照入坎宫(下丹田),眩惑那太阳之精。“天上”指的就是乾宫(头顶),“游归食坤德”,指神入气中,天入地中,须要温养神火。终末二句是指出诀中之诀,那诀中之诀,永恒离不开所谓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这句名言,请看孔学的精髓是从《大学》所讲的“知止”初始,到“止于至善”归结;也就是初始于磨蹭,终归结于磨蹭之义;
【原文】
佛以无住而生心,为一大藏教旨。吾谈以“致虚”二字,完人命全功。总之三教不过一句,为出死入生之神丹。“神丹”为何?曰,一切处无心汉典。吾谈最秘者沐浴,如斯一部全功,不过“心空”二字,足以了之。今一言指破,免却数十年参访矣。
【译文】
梵学的精髓是以《金刚经》所讲的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为一大藏教旨;咱们谈学,则以老子所讲的“致虚极”来完成人命全功。一言以蔽之儒释谈三教不过是用一句话,来作为出死护生的神丹。那神丹又是什么呢?就是“一切要处无心”完结,天然咱们谈家功法中,最奥秘的就是这个“沐浴”,关联词通盘一部功法,不过用“心空”两个字就足以全部概述了之。当今我用这句简易的话刺破玄机,省掉你们诸君再费几十年功夫去参访了!
【原文】
子辈不解一节中具三节,我以佛家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为喻。三不雅先空,看一切物皆空;次假,虽知其空,然不毁万物,仍于空中设备一切事;既不毁万物,而又不着万物,此为中不雅。当其修空不雅时,亦知万物不可毁,而又不著,此兼三不雅也,然毕竟以看得空为牛逼。故修空不雅,则空固空,假亦空,中亦空。修假不雅,是用上牛逼居多,则假固假,空亦假,中亦假。中谈时亦作逸想,然不名为空,而名为中矣。亦不实不雅,然不名为假,而名为中矣。至于中,则不必言矣。
【译文】
诸君还不解白前边所讲的“一节中具有三节”的意旨,当今我再以佛家的“空、假、中”三不雅作为例证,这三不雅当中,头一个是“空不雅”,就是叫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空匮的;第二个就是“假不雅”,天然你把一切事物都看成了空匮,但又不可把万物都甩手,还要在这名为空匮的世界里设备一切事物;只是把它们看成失实的汉典。第三个就是“中不雅”,既不可把万物甩手,又不对万物执着,保持明推暗就的中路。当你在修头一个“空不雅”的时后,天然已将万物看成空匮,但也知谈它们不可甩手,也知谈不应当对它们执着,其实你是兼修“假不雅”和“中不雅”了。不过你毕竟照旧以“看得空”为遵守点。是以说,在修空不雅时,空天然是空不雅,假亦然空不雅,中亦然空不雅。以此类推,修假不雅时是在用字高下的力量居多,假天然是假不雅,但空亦然假不雅,中亦然假不雅。同理,在修中不雅时也把万物想成是空的,但不叫它空,而叫它中;也把万物看成是假的,但不叫它假,而叫它中;至于中,就更毋庸说,势必叫它中了。
【原文】
吾虽偶然单言离,偶然兼说坎,究竟不曾出动一句。启齿提云:枢机全在二目。所谓枢机者,用也。用即搭救造化,非言造化止此也。六根七窍,悉是光明藏,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?用坎阳,仍用离光照摄,即此便明。朱子(云阳,讳元育,北家数)尝云。“瞽者不好修谈。聋子不妨。”与吾言何异?特表其主辅轻重耳。
【译文】
我虽偶然单独说离卦,偶然也兼说离坎二卦,但中心真理究竟莫得变动。我启齿就辅导过“枢机全在两眼”。所谓“枢机”指的是用。用这个来搭救造化,不是说造化惟有这小数点。东谈主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眼、耳、口、鼻七窍,皆备是光明矿藏;难谈我只知谈取两个眼睛,而其它就一概装腔作势吗?不是,请看上头所讲的,用坎卦的一阳,还要用离卦的光去照摄,就不错明白。朱玄育先生也曾讲过:“瞽者不好修谈,但聋子不碍事”。这与我说的有什么两样?我只不过特别强调一下谁是主,谁是辅,谁轻,谁重汉典。
【原文】
日月原是一物,其日中之暗处,是真月之精。月窟不在月而在日,所谓月之窟也。否则自言月足矣。月中之白处,是真日之光。日光反在月中,所谓天之根也。否则,自言天足矣。一日一月,分开止是半个,合来方成一个全体。如一夫一妇,茕居不成室家。有夫有妇,方算得一家完全。然则物难喻谈,配偶分开,不失为两东谈主。日月分开,不周密体矣。知此则耳目犹是也。吾谓瞽者已无耳,聋子已无目,如斯看来,说甚一物,说甚两目,说甚六恨,六根一根也。说甚七窍,七窍一窍也。吾言只袒露其重复处,是以不见有两。子辈专执其隔处,是以随处换却眼睛。
【译文】
日和月原是一种物资,日中含真阴,其实日中之暗处,现实上是月的精华,是以“月窟”并不在月上,而在日上,所谓月之窟,应当叫月留的窟。否则的话,径直说月就行了,何苦说“月窟”。月中含有真阳,其实月中之白处,就是日的光华;日光倒映在月上,这叫作天给的根;否则的话,径直说天就行了,何苦说“天根”。一个日,一个月,分开了只可看成是半边,合起来才是一个全体;这好比一夫一妇,个东谈主茕居,就不娶妻室;只在有夫有妇的情况下,那一家才算是完全。但是,用东谈主间事物来比方正途,是不完全妥贴的。因为配偶二东谈主分开,仍然是两个东谈主体;而功法中的日月两者分开了,就不周密体了。懂得了这个道理,就明白了眼和耳亦然一个举座。我说,瞽者已莫得耳朵,聋子已莫得眼睛了。这么看来,说甚么一件东西?两件东西?说甚么六根?六根其实就是一根。说甚么七窍?七窍其实就是一窍!我说的这些话,只是袒露它们重复的场所,是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,你们诸君却专门收拢那些间隔的场所,是以随时会掉换想法。
第09章 百曰筑基
【原文】
《心印经》云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总之立基百日,方有真光。如子辈尚是眼神,非神火也,非性光也,非慧智炬烛也。回之百日,则精气自足,真阳自生,水中自有真火。以此持行,天然交媾,天然结胎,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,而婴儿已成矣。若略作意见,等于外谈。
【译文】
吕祖说:心印经有说:“回风夹杂,百日功灵。”说明真金不怕火功要有一百天,才奠定基础,才有真光出现。比如说,诸君回的光,目下照旧一种见解,不可说是神火,不可说是性光,更不可说是智能之烛光。比及回光一百天之后,精气天然弥散,真阳天然生成,水中天然会产生真火,照这么扩展下去,坎离天然会交媾,圣胎天然会凝结。我还在不识不知之中,那婴儿却也曾发育生成了,通盘历程完全是天然的;如若略微宅心志来促进的话,那就不是正谈,而是外谈!
【原文】
百日立基,非百日也。一日立基,非一日也。一息立基,非呼吸之谓也。息者,自心也,自心为息。元神也,元气也,元精也。升降聚散,悉从心起。有无虚实,咸在念中。一息一生持,岂止百日?然百日亦一息也。
【译文】
百日立基,不是硬性轨则非一百天不可也;那就好比说:一日立基,并不是指一天;一息立基,也不是指一次呼吸。“息”这个字,是“自”、“心”两字组成的。自心为息,元神、元气、元精的升降聚散,全由心来把持;莫得什么实和虚,全部都依靠意念。所谓“一念一生持”,岂止是一百天?即使是一百天,也不过是一念汉典。
【原文】
百日只在牛逼,昼间牛逼,夜中受用;夜中牛逼,昼间受用。
百日立基,玉旨耳。上真言语,无不与东谈主身应。真师言语,无不与学东谈主应。此是玄中玄,不可解者也。见性乃知,是以学东谈主必求真师授记,恣意发出,逐个皆验。
【译文】
立基的一百天中,重要是要牛逼。白日牛逼,晚上受益;夜间牛逼,白日受益。
“百日立基”本是玉皇的旨意。天上仙真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东谈主身相应;世上真师说的话,莫得一句不与学谈的东谈主相应。这确实玄中之玄,很进犯易领悟的。惟有到了见性阶段,你才会明白!是以学谈的东谈主必须求真师传授,尽管他是意象那里,便说到那里,但一句一句都有它的效验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总共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